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6日 星期四

    叙利亚局势走向何方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26日   08 版)
    图为巴沙尔·阿萨德

        欧盟27成员国外长会议23日决定,扩大对叙利亚的制裁,叙总统巴沙尔被首次列入制裁名单。欧盟本月初已宣布制裁叙利亚,针对可能用于镇压的武器和设备实施禁运,还禁止13名叙高官入境、并冻结他们的海外资产。欧盟呼吁叙“立即制定时间表,进行有意义的政治改革”,这是叙实现“和平过渡和长期稳定的唯一途径”。

        与急不可耐地出兵干预利比亚危机不同,西方国家采取了双重标准,对历来强硬反美、反以的叙利亚手下留情。西方国家对叙制裁连连升级,更多地是政治施压,雷声大,雨点儿小。但这并不说明叙利亚无足轻重,恰恰相反,正因其的特殊重要性,西方国家左右为难,为不知如何下手而焦虑。未来叙利亚局势如何发展,将如何影响中东局势是当前国际关注的焦点。

        叙利亚没有多少石油资源,但其处于中东冲突的心脏位置,与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黎巴嫩为邻。叙和伊朗关系密切,其政局直接影响临近的伊拉克、沙特、科威特等产油大国,事关西方核心利益。因此,西方早就认为:中东没有埃及就没有战争,而没有叙利亚就没有和平。甚至还断言,利比亚危机不过是“串场小戏”,而叙利亚才是中东冲突的核心。

        叙利亚和阿拉伯各国一样,在上世纪6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中独立。执政的复兴党信奉“统一、民主、社会主义”,但实际还是家族统治。阿萨德总统家族属阿拉维派,是少数派,只占人口12%。逊尼派占60%,基督徒占13%,库尔德人占10%,德鲁兹派占5%。叙政府因军队支持而比较稳固,巴沙尔则是中东地区实现父子平稳交接政权的唯一总统。巴沙尔1965年9月出生于大马士革,在四兄弟中排行老二。他从小在叙国内的法国学校上学,大学毕业后在伊朗、英国进行眼科专业的学习,是名眼科医生。1994年,由于哥哥车祸丧生,巴沙尔被迫回国接班。巴沙尔政治基础薄弱,在其父安排下,他进入霍姆斯军事学院,任总统特使。2000年6月10日,阿萨德总统在与黎巴嫩总统拉胡德通电话时突发心脏病去世。叙议会专门修改宪法,把总统最低年龄从40岁降到了34岁,为34岁的巴沙尔作为唯一总统候选人高票当选铺路。巴沙尔为人谦和低调,10年当政期间实施市场经济改革,改善了城市生活,因而颇获年轻人支持。叙利亚曾被认为是中东最稳固的国家,巴沙尔多次称,叙不会爆发埃及、突尼斯那样的动乱。然而,他低估了中东改革的浪潮。

        叙利亚和阿拉伯各国国情各有不同,但无论王国制还是总统制,都面临腐败、专制、经济发展缓慢低效、失业、宗教、民族冲突等问题,并不是世外桃源。和中东动荡各国一样,不起眼的“蝴蝶翅膀”扇起风暴。3月18日南方德拉市一些学生在街头涂鸦反政府标语被捕,引发全国示威浪潮。这实际上是多年矛盾积蓄的爆发。在全球化影响下,民权意识逐步觉醒,民众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1982年的示威活动中,叙利亚中部哈马市民众曾遭镇压,死亡20000多人。近几年叙的反抗活动又有抬头。媒体透露,美国早就暗中支持叙反对派,至少援助600万美元。 

        在突尼斯、埃及等改革浪潮鼓舞下,叙民众示威虽然起步较晚,但势头很猛,难以平息。其中,网络、手机等现代手段也推动示威声势。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和欧洲对叙采取双重标准,对巴沙尔也手下留情。尽管联合国人权组织公布,迄今叙抗议活动已死亡上万人,但西方还是倾向于认为巴沙尔是“改革者”,认为他接受西方教育,比较理性、温和。美欧之所以对叙态度审慎,主要是权衡利弊,担心局势失控,倘若极端势力上台后对其更为不利。美国的中东盟国以色列、沙特、土耳其也都希望巴沙尔能保住地位。叙利亚是向真主党、哈马斯等提供伊朗军火的主要中转地。

        (本报特拉维夫5月25日电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