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6日 星期四

    今天,我们为何继续扫盲?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26日   06 版)

        今天,教育部印发《扫盲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材料编写指导纲要》,对新时期的扫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那么,在实现“两基”之后,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扫盲呢?又如何扫盲呢?

        几个数字简洁明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据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文盲率为4.08%,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6.72%下降了2.64个百分点,可以说,文盲人口大幅度减少。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文盲人口的绝对数量还较大,现存的文盲人口仍然有5000多万人。

        “在我国,扫除文盲是《宪法》规定的任务。为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全面提高文盲人口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扫盲教育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教育工作中相当繁重的任务。”这位负责人说。

        今天发布的《指导纲要》,与以往不同,有许多新鲜之处。例如,要求扫盲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文盲学员需求为导向,以解决文盲学员迫切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指导纲要》把扫盲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基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两个部分,还规定基本课程应涵盖《生活中的读与写》、《生活中的数与算》和《生活中的知与能》三门课程。

        “《生活中的读与写》帮助文盲学员正确地认、读、写、用最高频的592个汉字,基本读准且会写次高频的358个汉字,基本认识非高频的550个汉字,能阅读通俗易懂的书报文章,能写出最常用的便条,以便更好地进行日常社会生活交往,获得基本的文化素养和可持续的学习能力,这是脱盲人员终身学习和有尊严地生活的基础。”

        “《日常生活中的数与算》旨在让文盲学员能认读数字和常用的数学符号,能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操作,了解常用计量工具的用途和简单技术性计算的意义与用途,基本了解家庭收入、家庭支出和增收节支对于家庭理财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学会了基本的数与算,可以给文盲学员在收入支出、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计算提供帮助,有效维护自身的权益。”

        “《生活中的知与能》则包括家庭生活、卫生与健康、电的常识、出行须知以及公民常识等内容。主要以生活为依据,在文盲学员语文学习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帮助文盲学员维护自身生存权利和生活尊严,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这些内容大多与文盲学员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这位负责人介绍说。  

        根据世界全民教育规划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我国要在2015年将成人文盲人口在2000年的基础上减少一半。“也就是说到2015年,我国的成人文盲应控制在4300万左右,2011年—2015年我国年平均至少减少文盲人口200万人,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国剩余文盲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且不少为散居,很多地方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因此实施扫盲教育难度很大,扫盲教育成本不断提高。根据剩余文盲人口的年龄分布以及实际需要,今后扫盲教育的重点是15周岁—50周岁的青壮年文盲,特别关注流入城市务工就业的青壮年文盲和农村地区留守青壮年妇女文盲。同时根据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的规定,对1949年以后出生的文盲还将开展多种形式的脱盲工作。(本报北京5月25日电 本报记者 王庆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