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5日 星期三

    抑制通胀的三大关注点

    作者:张晓晶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5日 11版)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不仅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由于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因此抑制通胀不能仅限于货币政策,而是要多管齐下。同时应注意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和正确的价格信号来反映各类要素和商品的稀缺程度与供需状况。在政策措施上,除了降低流通成本、维护市场秩序、监控热钱炒作之外,应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

        第一,控制流动性,削弱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多有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货币投放;也有因贸易顺差与外资流入导致货币的被动发行。因此,控制流动性也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信贷总量,同时考虑到社会融资总量要远大于银行信贷总量,仅仅控制银行信贷并不能完全控制全社会的流动性,因此应更加注重利率等价格型工具的运用;二是要减少贸易顺差和防止热钱流入,除了增加进口、汇率升值外,还要强化资本管制,防止全球流动性泛滥对国内市场的冲击。第二,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缓解通胀压力。经济增速过快往往是通胀加速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经济增速过快,会推升物价上涨,这是经典的“菲利普斯曲线”所呈现的关系。从周期角度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国经济增速在2009年跌入谷底,到2010年三四季度开始回转并加速上行,市场重拾活力,整个经济进入上升态势。事实上,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物价的较快上涨,就与第四季度GDP环比增速超过10%有关,即经济过快增长导致通胀压力加大。第三,促进创新、调整结构、提高效率,化解中长期成本推动压力。从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来看,我国的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资源能源价格以及在严格调控下的资金价格,都处在逐步上升的过程中,这些都会形成成本推动的压力。考虑到中长期成本推动的压力,当前通胀并不是一个短期的周期问题,对此我们要有长远考虑。准确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成本提高不能堵,而应顺势而为,因为这样会“逼迫”企业努力创新、调整结构、提高效率、改善供给,从而逐步化解成本上升的压力。从这个角度说,要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来调节供求,一些行政性手段可能在短期管用,但由于扭曲了价格信号,反而不利于结构调整和中长期的有效供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