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4日 星期二

    高教改革 理论先行

    ——访《高等院校管理与实践指南译丛》主编丁晓昌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4日 10版)

        如何进行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改革教育体制机制,使高等教育迸发出新的活力,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近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教授主编的《高等院校管理与实践指南译丛》出版,该丛书介绍了发达国家成功的教育管理理念与实践,给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借鉴。对此,记者对丁晓昌进行了专访。

        记者:丁教授,请谈谈您主编《高等院校管理与实践指南译丛》(以下简称《译丛》)的初衷何在。

        丁晓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进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等方方面面,但是,我认为基础的则是教育管理理念和教育制度创新,包括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既关系重大,又难度极大。多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步履维艰,其中高等教育管理的理念创新没有先行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我们编写这套书,就是希望能够起到理论先行的作用。《译丛》分别从宏观与微观研究了高校的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希望通过发达国家成功的教育管理理念与实践,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从而快速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水平。

        记者:您认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难点有哪些?

        丁晓昌:我认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难点有两个。

        难点之一是我们对改革的态度。当前,什么才是最合适的大学管理模式还存在争议。目前存在的公司模式、官僚科层模式、政治模式与学院模式各有利弊,完全依靠某一种模式已经成为理想。分享式管理为重新思考高校与变化着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是,权力分享自身并不能保证办学成功,它只有与组织文化融为一体时才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高等教育改革,不能仅仅为满足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以及多样化的内部民主需求,不能背离高等教育的本质与终极目的,不能背离高等教育的根本价值。改革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即坚信高等教育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坚信高等教育是为了什么。高等教育改革既要谨慎对待传统的价值观,也要考虑变革那些不再适用的观念。

        难点之二在于大学的组织特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其共性在于都是学术组织。学术组织是一种松散型组织,也是一种很“娇贵”的组织。它既有组织,又无组织,形式上有组织,心灵中没有组织,即所谓的“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这种“状态”所带来的难处是:这些高智商的人,通常不愿意按照上层管理者的指令行事,他们的工作动力主要也不是来自于组织的目标。因此,高等教育管理的要点就是在管与不管、有序与无序、有为与无为之间,寻求平衡,保持和谐。

        记者:请您结合《译丛》的内容来分析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难点。

        丁晓昌:《译丛》从宏观到微观分别研究了高校的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我们上面谈到的改革的态度、思路和组织问题。

        《高等院校宏观调控管理》对高等院校的宏观调控机制及其各个方面在过去二十多年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讨论。该书就高校所面临的宏观调控管理问题,通过案例研究方式,对调控机构、教师评议会、学术管理委员会等进行了分析。《高等院校战略管理》则展示了现代民主高校在战略管理方面必须由哪些东西构成,高校如何在战略规划上满足内外需要;如何最大限度利用战略优势,把弱势和威胁减低到最小限度。《市民与社区参与管理》就媒体关系、资金获取、学生招收等的市民与社区参与管理进行了探讨。

        此外,《译丛》较多的篇幅用于研究高校内部的中观和微观管理,包括《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高等院校财务资源管理》、《高等院校学术组织管理》、《高等院校员工发展管理》、《高等院校压力管理》、《高等院校自我学习管理》和《高等院校信息管理》等。这里探讨了学校内部办学相关事务的管理,包括科研事务管理、学校内部学术机构管理、财物资源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

        记者:您觉得《译丛》对于应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有何价值?

        丁晓昌:我觉得《译丛》对于读者比较、参照并思考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走向,思考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译丛》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理念阶段,对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方面同样提供了操作指南。

        从整体看,《译丛》系统地提供了英国及英联邦系列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和机制的第一手材料,这些研究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紧密结合英国及英联邦高校的成功案例进行探讨。另外,我希望大家对《译丛》在国际背景下的高等院校公民与社区参与的提法、国际社区看法以及世界著名高校的观点要尤其注意,我认为这些观点对于我国建设高教强国和建设世界著名大学都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