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4日 星期二

    从90后新生到合格传人

    ——来自空军工程大学“两好”教育活动的报告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4日 01版)
    空军工程大学学员行进在赴延安拉练途中谭超摄

        编者按  青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空军工程大学着眼培养未来“举旗人”、“接班人”、“带兵人”,针对90后新一代知识军人的特点,积极开展“学好优良传统,当好合格传人”教育活动,这次教育活动关系国家与民族的长治久安。空军工程大学在教书育人中的高度责任感和探索创新精神,值得提倡。

        空军工程大学2010年有一项令人忧心的统计:90后新生,有90%是由父母陪同来校报到的,有的连被子都不会叠。入学初,学员“60分万岁”的心态十分普遍,身上兼有“90后”、“高考族”和独生子女等多重特点。

        对这些“骄子”怎么办?“学好优良传统,当好合格传人!”该校靠这一招锤炼90后学员。

        这一招真见效:今年4月中旬,学校参加国际数学建模竞赛,推选8支参赛队,获得8个国际奖项。去年以来,全校8篇研究生论文入选全国全军优秀论文,其中1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全军第一,学员参加全国各类竞赛共获331项奖励,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

        学员大面积成长进步,多少故事在校园。

        建立“信仰高地”

        为迎接建党90周年,这学期开始,所有政治理论课都在课前5分钟进行“党史军史上的今天”知识宣讲,全校开展知识大竞赛,许多学员把党史军史知识制成床头卡片,每天睡觉前记一记、背一背,一个学党史军史热迅速在全校兴起。今年4月份,大学随机抽考每个学员队一个班,平均成绩都在90分以上。

        过去的“党史军史盲”,现在成了“党史军史通”。

        时针拨到一年前。

        2010级1000多名新学员入校,空军工程大学党委组织一次大规模问卷调查和座谈讨论。结果有喜有忧:新一代军校学员政治心态积极向上、健康阳光,对国内外大事十分关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认同,对共产党和解放军非常向往;但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对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缺乏认知,对我党我军历史和优良传统不甚了解。

        “青年学员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的‘渴望期’、形成的‘可塑期’和发育的‘成型期’。”空军工程大学政委张学义说,“固本铸魂是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必须紧紧抓住军校生活这个关键时期,从源头上抓起、在最弱处补缺、在践行中升华,打牢学员坚定政治信念的根基。”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学校党委从培养未来“举旗人”的政治高度,把我党我军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作为重要着力点。

        ——学史知史全员化,打牢学员感性基础。根据“首因效应”原理,新学员一入校,大学设计了“十个第一次”活动,上的第一堂政治理论课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唱的第一首歌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入学后推荐阅读的第一本红色书籍为《苦难辉煌》;第一次班务会主题为“听党指挥,筑牢军魂”……让红色基因融入学员灵魂血脉,从一入校就在头脑中打下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深刻烙印。

        ——用“可以触摸的历史”感染熏陶,打牢学员情感基础。学校地处西安,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西安博物院等8个传统教育基地,经常有空军工程大学学员实地参观见学的身影。学校精心挑选反映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经典书籍、影视作品和红色歌曲,开展了“读百部经典书籍、赏百部影视作品、唱百首红色歌曲”“三个一百”活动,网上点击率超过11万次,跟帖达到4000余条。学校组织举办“红色经典铸魂育人”系列文化活动,围绕优良传统,在大学第五届体育运动会中增设10个特色团体项目,培育学员顽强拼搏、雷厉风行、群策群力、精益求精等优秀品质,还以“在党旗下成长”为主题,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晚会,发动学员自创、自编、自导、自演反映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节目。 

        ——课堂教育系列化,打牢理性认知基础。按照主课灌输、多课渗透的原则,构建起理工类大学政治理论课、兵种专业课、系列讲座课、专题教育课“四位一体”课程体系,组织学员系统“补课”:12名优秀政治教员和基层政治主官走上讲台,设置12堂专题教育课,为学员集中讲解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等我军优良传统内容;5名兼任党支部书记的博士生导师组成“博导讲师团”,讲授我党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在本科学员队设立“政工导师”,组织31名优秀政治理论课教员挂钩45个本科学员队,进行理论阐释和答疑解惑。协助开展政治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组织大学专家教授修订了《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教材,给新学员补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课。

        知党、爱党、向党,使新一代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上学期新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员达1744人,与同期相比上升50%;本学期开学一周内,就有462名学员申请入党。

        “把激励学员发奋学习作为中心任务”

        当然,空军工程大学也曾有过“混”的学生。比如有个以本专业前10名高考成绩入学的学员,入学后,第一学年成绩后退了几十名。其他甚至还有课程不及格的。

        针对一些新学员“60分万岁”的状况,空军工程大学校长张洪贺说:“院校政治工作,必须把激励学员发奋学习作为中心任务常抓不懈。”

        哪“弱”补哪。空军工程大学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组织学员到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反思学习态度,领悟抗日军政大学“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精神的真谛;用我军历史使命的目标激发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员牢记使命、发奋学习、争创一流。

        学员徐健发表在该校“红色北斗”政工网上的3段博文,真实记录了一名从学习上的“逃兵”到“尖兵”转变的历程:

        “高中时,为了考大学,我拼命地学习,因为我明白,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路,进了大学门,我突然感觉自己像松开的发条,一下子松懈了”;“今天是入学后的第3次月考,我的成绩依旧不理想,那些天来,我常常走神,是走是留?‘逃兵’这个词不断在我脑海里闪现”;“参观完南泥湾,我累得连水都不想喝,当年革命老前辈条件那么艰苦,还拿起锄头搞生产,放下锄头学文化,我有什么理由逃避学习?”

        据介绍,一年后,徐健这个思想上的“逃兵”,成了学习上的佼佼者、当上了学员队模拟连的副连长,还得了三等奖学金,评上了“优秀学员”。

        5月13日,在空军工程大学举办的“学好优良传统,当好合格传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掌声如雷。这掌声是送给导弹学院防空指挥系硕士研究生王莹莹的。这位来自安徽农村的女大学生,2005年以高出一本线70多分的成绩,考进了空军工程大学。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差,“Z、C、S”不分的南方口音成了她学习英语的“拦路虎”。她在自习室里埋头苦读,在俱乐部里挑灯夜战,甚至在走廊昏黄的灯光下加班加点,结果,只用了两个月入选大学第一届英语“尖子班”,大一下学期以626分的成绩通过四级考试;2007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特等奖;2008年,她以总评成绩98.32的全校最高分,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得陕西赛区一等奖。

        课堂连着战场。空军工程大学在空军部队建立毕业学员综合素质调研基地10个,及时掌握部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动态,积极推行“英才培养”、“研究生创新”、综合素质学分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把“精武强能、始于足下”的要求,融入到学员学习、训练之中。去年夏天,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学员赴渤海之滨某靶场参加实弹打靶,取得“两发两中”的好成绩。

        写好人生答卷

        新学员小张,入学报到当天便成了“名人”:入学那天,前呼后拥,小张的爸爸妈妈,还有70多岁的爷爷奶奶,都来相送,带来了一个亲友团。

        比“送学团”现象更让空军工程大学领导担忧的是:一些新学员来报到,家长爬上爬下收拾床铺,自己却在一旁悠然自得地玩手机游戏,甚至不会洗衣叠被;多数新学员喜欢表现自己,常对周围的事评头论足,却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远离家乡和父母,不少新学员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晚上睡不着觉,甚至躲在被子里哭……

        未来军官,咋能走一辈子“瘸”路?!

        要立身,先断“乳”;强素质,再补“钙”。空军工程大学开展了一项大讨论,叫“感恩心、责任心、荣誉心、友爱心”的“四心”大讨论,组织新学员围绕“感恩党的关怀、感恩国家培养、感恩军队教育、感恩人民养育、感恩父母关爱”讨论交流,引导学员在教师节、国庆节、母亲节等时机,为父母、老师、同学发一条温馨短信,打一个问候电话,在一言一行中感悟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打牢成长成才的素质基础。

        春雨无声。

        理学院学员向勤一入学,就被同学看成了属于典型的“娇生惯养”型。在家他不洗衣服,不叠被子,连袜子都是爸妈洗。入学后,他做事提不起精神,训练不积极,外号“顺拐小王子”。今年新学期一开学,向勤的妈妈给队干部打来电话,兴奋地说:“真的感觉娃娃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成熟了。”原来,向勤假期每天都做家务,平生第一次为父母洗脚,常帮邻居干这干那。

        河南商丘籍学员李乾坤家里很穷,父亲一身疾病,基本不能劳动,六口人,5亩田,靠母亲一人艰难持家,月收入不到300元。2008年考入空军工程大学后,他一下子长大了,主动替父母分忧,供妹妹上大学。他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节省下津贴,给妹妹和父母寄钱。为回报同学的关爱,寒假期间,他主动为全队同学拆洗了81套被褥,每套还一针一线绣上同学的名字。他和体能训练成绩较弱的同学结成对子,使所在学员队获得该校重装五公里越野第一名。

        今年寒假期间,学员们自发成立了“蓝色贝雷”爱心小组,在云南贫困山区徒步跋涉3天60余公里,走访慰问了5个村庄的20多名贫困学生,当地政府寄来饱含深情的感谢信。据统计,寒假期间,上千学员参加当地组织的抗旱活动,90多人走访家乡的军烈属,100多名学员利用假期进行义务普法宣传,10余名学员奋不顾身参加了火灾救援、勇斗歹徒。

        可以说,这每一份学员“答卷”,篇篇精彩。

        本报特约记者 李国文 本报通讯员 刘小红 本报记者 喻国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