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3日 星期一

    一个个感人节目让更多孩子报父母之恩进而报祖国之恩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3日 15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宣传管理司巡视员兼副司长李宗达:

        《天下父母》这个栏目从创办开始就受到了总局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多次的肯定和鼓励,几年来,《天下父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栏目的策划思路、制作理念都勇于创新、勇于探索,这种实践精神值得我们广电总局研究借鉴。

        首先,节目抓住了家庭稳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素这一主题。《天下父母》把孝道解读为两层含义,就家庭来说,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就祖国来说,是祖国就是母亲。节目秉持这一理念,将孝为先视作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兴旺的重要道德保障,引领了社会风尚。

        其次,《天下父母》体现了广播电视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在现实条件下,父母如何培养和教育子女是一个大难题。节目让青少年理解父母、感恩父母,明白成才先做人,做事先做人,从而使孩子能够得到心灵的启迪。

        第三,节目强化了公益内涵。通过媒体活动,让传播中华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王彦善:

        山东卫视的《天下父母》栏目开创了电视媒体弘扬孝道的先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他们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电视节目,让更多的孩子感谢父母之恩进而报社会之恩、报祖国之恩,这正是我们关注下一代工作的核心所在。

        我们和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办、省教育厅等十余个部门积极联络,联合向全省下发了《天下父母》进校园系列活动通知,向全省大中小学,各地宣传、教育系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亲情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们真诚希望《天下父母》节目继续坚持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启发孩子们的感恩意识,让家庭更和谐、让社会更和谐,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优秀人才。

        ■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

        《天下父母》栏目在观念上,给予了我们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栏目展示的实际上是非常微观的关系,它从社会最微小的细胞家庭这个角度,来让我们看到一个宏观的价值呈现过程。它的价值是将文化传播提升到文化建设这样的一个有意义的层面。实际上,传播文化本身是大众媒介最重要的职能,但是在传播的过程中是否真正能做到最有建设性,是一项巨大挑战。现实是,大众几乎没有太多选择,因为在屏幕上看到更多的是娱乐。山东卫视《天下父母》栏目在山东特有的热土下,选择以孝文化为基础,选择以“百善孝为先”这样一个核心理念进行传播,非常有建设性。

        当然,这个栏目在传播讲述孝道故事上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栏目能否在坚守自身宗旨的前提下,拓展新时代背景下的一些新故事、新表达,使之既有爱,也有传统,值得进一步探求。

        ■亲情教育基地代表、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王晓东:

        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情爱丰盈的优秀人才,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2006年,无意中观看了一期《天下父母》的节目,使我潸然泪下、茅塞顿开。在获悉省广电局联合举办《天下父母》进校园活动后,我们经过积极申请,在山东科技大学设立了山东卫视《天下父母》亲情教育基地。自此我们依托亲情教育基地优势,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系列亲情教育活动,在同学中引起轰动。我们注重亲情教育,坚持以德化人,回归人性的本真状态,使亲情教育得到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很多家长打来电话都说孩子长大了。

        通过亲情教育触动了大学生心中最柔软的东西,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开展亲情教育也使我院学风日益浓厚,毕业就业率在全校位列前茅。作为《天下父母》忠实的观众和受众,我觉得《天下父母》有自己的鲜明特点,那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找准了父母亲情这个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每一期都能成为老百姓的精神食粮。在日益喧嚣的当下,《天下父母》脱离低俗文化,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积极贡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