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3日 星期一

    “南澳Ⅰ号”又出水逾2000件瓷器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3日 01版)

        本报汕头5月22日电 记者吴春燕、通讯员林春伟从汕头市南澳县获悉,明代古沉船——汕头“南澳Ⅰ号”第二阶段水下考古发掘工作进展顺利,今年4月底正式启动考古发掘以来,“南澳Ⅰ号”考古队已打捞出水古瓷器超过2000件。

        20多天来,“南澳Ⅰ号”考古队人员在天气和水况情况都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每天的考古作业时间达到了7小时左右,打捞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出水的逾2000件瓷器中有青花瓷大盘、碗、钵、罐、瓶等,和去年出水的瓷器在器形和种类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南澳Ⅰ号”考古队队长崔勇说,汕头“南澳Ⅰ号”去年打捞出水的逾万件瓷器在种类上已经很丰富了,今年的打捞想在种类上有所突破可能性不大,但是不同船舱装载的东西会有所不同,各种瓷器在构成比例上也会有变化。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表示,汕头“南澳Ⅰ号”本年度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是“南澳Ⅰ号”系列发掘工作的延续。“南澳Ⅰ号”发掘与保护工作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合作,发掘队伍由北京、天津、山东、浙江、福建、海南和广东等七省市20多位水下考古和水下文物保护的专业人员组成,考古队将根据沉船保存状况,对沉船进行针对性发掘和保护。

        据介绍,汕头“南澳Ⅰ号”古沉船的发掘工作计划分步进行,首先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对沉船的船载货物进行卸载,并打捞出水,然后对出水的文物进行现场保护和登记;在完成船货卸载后对沉船船体进行测绘和影像资料记录,并根据船体的保存状况对沉船船体进行初步的加固和回填。据初步预计,汕头“南澳Ⅰ号”今年的工期为75天,考古队计划将古沉船上余下的古文物全部打捞出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