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0日 星期五

    40年研究、13年建设、年效益200亿元

    长江口深水航道正式运行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20日   15 版)

        本报上海5月19日电(记者 冯蕾)5月18日,我国水运建设史上最大的航道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水深12.5米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正式投入生产运行。

        工程经历40年研究、13年建设,总投资150亿元。工程的建设消除了千百年来长江口“拦门沙”对长江航运的制约,打造出一条全长92.2公里、深12.5米、底宽350-400米的“双向水上高速通道”。2010年3月,工程三期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的交工验收,经过为期一年的试通航,航道船舶通过流量稳步增长,船舶每个航次可以多装载50%-110%。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徐光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以来,截至2011年3月31日,仅集装箱、散货和石油三大货种船舶产生的航运直接经济效益已经累计达800多亿元。预计到2020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每年产生的航运经济效益可望达到200亿元。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先后克服了一期工程航道骤淤、二期工程地基土软化、三期工程航道增深困难等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最终推进了总体治理目标的实现。工程成套技术的创新成果多达74项,已获发明专利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9项。

        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原总工程师范期锦说,长江口航道工程,从它的难度、建设速度、技术复杂程度看,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称,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是“一项没有负面效应的伟大工程”。

        19日,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刚刚通过国家竣工验收之际,交通运输部表彰了一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授予潘家铮等11名院士、专家“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杰出人物”称号。(长江口工程详细内容请见今日7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