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崩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很多人认为,指令性管理下的计划经济模式是导致苏联衰败的原因。然而,这种结论没有客观数据佐证。苏联曾是世界最稳定的经济体之一。从1928到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4倍。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年均增长率也达到3%~4%,这种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的标准不相上下。关于苏联技术落后的观点也不符合历史事实。20世纪80年代,苏联使用的工农业生产技术或工具基本都是苏联自己研发的,其中符合世界水准的占70%,超过世界水准的占15%。认为军事工业的过度消耗造成苏联经济走向衰败的观点也站不住脚。戈尔巴乔夫多次声明,苏联的国防消耗约占整个国民收入的20%~40%。实际上,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世纪80年代用于军工的支出只占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显然,这种水平的消耗不可能导致苏联经济走向崩溃。
苏共的危机加速了苏联崩溃。主张“改革”的思想家要求国家“非党化”。删除苏联宪法第六条的做法,粉碎了苏维埃国家管理体制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苏共党内的意识形态危机不断加剧。苏共领导在二十八大上表现软弱,大会通过的《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声明和关于在党内可以建立各种党派的决议破坏了党的思想统一,使苏共变成一个争论不休的俱乐部。戈尔巴乔夫的左右摇摆更加速了党的分裂。最终,被剥夺实际职权、混乱的苏共中央无法抵抗分裂趋势,导致国家走向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政策使苏联遭受重创。在1985—1988年,国家领导层开启了无法掌控的政治改革进程。“公开性”非但没有推动社会民主化,反而被利用变成了部分人操纵社会舆论的机制。自由主义势力组织了强大的攻势,瓦解了苏联社会的思想基础。“民主派”掌握的大众传媒一浪接一浪地在社会上散布消极信息,歪曲苏联历史,颂扬美国和西方,许多苏联人因而迷失了方向。改革始于“更多的社会主义!”这一口号,却以反社会主义的政变告终。最后,应该指出,西方特工机构的破坏活动和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瓦解也加速了苏联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