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安5月19日电(记者 王小润、冯蕾、张哲浩)今天,在首个国家旅游日到来之际,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临潼高端对话在兵马俑景区学术报告厅举办。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当前,围绕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旅游的精品,如何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带动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等热点问题,与会专家学者纵横捭阖,多角度多侧面对文化旅游的融合之路进行了分析研讨。
光明日报副总编方正辉说,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将文化融入旅游可以丰富旅游的内涵、回归旅游的本原;而借助旅游传播文化,能够为传承优秀文化构建新的渠道和空间。
西安临潼区委书记任军号说,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竞争。临潼是驰名中外的旅游大区,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站在“十二五”新起点,临潼将把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使静态文化动态化,地下文化显性化。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临潼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8%提高到15%。
针对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与会的文化与旅游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答案。他们提出,高起点规划,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基础设施和设施产业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知识文化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基础。只有高度重视旅游产品的规划、目的地的建设、吸引物的开发,才能真正提高旅游档次,提升旅游的产业素质。
专家们还提出,要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还需要探索建立配套的管理体制;加快文化旅游体制改革的综合试点;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机制,积极推动民间投资和利用外资,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融资的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机制;(下转2版)
要重视发挥专门人才的作用,吸纳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有市场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人才,广泛参与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去。
参加本次研讨的专家包括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科研部教授李兴国、北京大学文化研究院教授陈少峰、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皇甫晓涛、西北大学环境管理学院教授白永秀、中国旅游报常务副总编高舜礼、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胡抚生、国旅总社市场推广部处长李俊、《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等。本次会议共有500余名来自旅游、文化、高校领域的代表参加。会议由陕西九州映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