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9日 星期四

    建言献策

    八委员会诊科技评奖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9日 14版)

        对科技评奖中的问题,全国政协科技界的八位委员直陈利害,同时提出了可操作的良策。

        ■症结

        甘晓华(空军装备研究院总工程师):过于看重科技评奖,使大家非常累。国内论文产量高,但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劳民伤财,这是现有科技评价体制的弊端。还有一点,评奖评领导的现象普遍,大家很困惑。

        朱敏慧(中国科学院电子所原所长):科技评价的一些负面效果是体制、机制造成的,现在不是看科研实力和贡献,而是靠公关。

        陶化成(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以争取科研经费多少来衡量科技人员的贡献不合理。

        邱爱慈(工程院院士):现有的科技评价体制弊端较多,评奖和利益挂钩,令评价公平大打折扣。

        封锡盛(工程院院士):评奖变味了,变成利益驱动了。

        ■对策

        陶化成:国家级的高奖项要评,小奖要少评或取消。确保评奖公平,评委要摈弃个人偏好,不要把评奖和利益挂钩。

        贺林(中科院院士):科研诚信道德是根本问题,一定要重视,要坚决反对科技评奖中不良风气。

        种明(民盟中科院主委):建议评委组成要兼顾行内和行外,参与评奖的人员匿名,仅以贡献参加评奖,确保评奖公平。

        封锡盛:要化解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争奖的矛盾。

        邱爱慈:建议对科研评价体制建设进行专门调研。

        朱星(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建议对发达国家的评价体系或方法进行调研,研究成功的管理办法,提出适合我国的科技评估体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