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8日 星期三

    文化创意富农家

    ——北京市宋庄镇小堡村

    田 喃\撰文 杨剑坤\摄影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18日   12 版)
    群众歌舞
    村口
    现代艺术餐厅
    农家画廊
    农民艺术作品

        在这里,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这就是北京宋庄镇小堡村。

        小堡村自明代聚集成村落,为防潮白河水冲击,先民在村旁堆积沙丘,形成沙堡,因此得名小堡村。现如今小堡村凭借着稳定、发展、和谐的新农村形象成为区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曾连续十年被评为区级文明村、连续四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村,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租金低廉、交通便利、居住静谧,小堡村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当时已任小堡村党委书记的崔大柏,对艺术、对外来人口的“包容性”使这里日渐成为重要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宋庄为艺术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使得艺术家可以既远离城市的喧嚣,又不脱离北京优越的文化氖围。艺术家在小堡村的居住环境和形式主要有4种:一,早期购买农民房;二,后期租用农民房;三,租用工业区闲置厂房;四,自建多功能工作室。发展至今,村内有各类艺术家1500多名,文化艺术机构88家,美术馆15家,艺术领域涉及油画、雕塑、新媒体、行为、诗歌、学术评论等诸多领域。近年来,在以崔大柏书记为领导的村委会的带领下,小堡村主动转变观念,变“管理”为“服务”,安巢留凤、乘风高飞,借力艺术家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如今小堡村已成功举办六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每年参加艺术节的国家达到数十个,前来参观的游客更是达到60万人。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直接给村民带来了福利,农民出租房屋以及艺术家在村里的消费,使村民得到实惠。艺术家来到小堡村后,每年全村租房收益可达800万元;带动消费资金流约2000万元;作品成交金额达2亿元;安置就业和家政服务150万元。 

        小堡村的农民和艺术家和谐共处,艺术气息布满了整个村庄,村民和艺术家直言这里的生活“充满了幸福感”。农民画家的作品被国外收藏,农民的孩子考上美术院校,农家画廊也应运而生。

        中国第一家农民自己开办的美术馆——宋庄美术馆,就坐落在小堡村,红砖砌就的宋庄美术馆被国际建筑协会评为2006年度优秀设计奖。日前,投资300余亿元的国家时尚创意中心——北京(宋庄)时尚创意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作为北京“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该项目以宋庄文化创意集聚区为平台,必将给通州区、给宋庄、给小堡村带来新的契机和发展。

        专家点评 

        创意文化

        季燕京(首都文明工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向乡村集聚,这是中国城市文明进程的一种特色,再度表明中国乡村承载了千年文明积淀,如陶渊明诗句“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也显示出中华农耕文化的背景和底蕴:履新传统,创意品质,宏图大展。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在通州起点就贯通了潮白河。岸边,宋庄小堡村正在激发民族文化基因新的创造力:筑巢引凤的服务体系,年丰便觉村居好;人杰地灵的画家群落,盛世袭来诗意闹。

        小堡村村规民约(节选)

        △村里做到村务公开,定期张榜公布近期村内重要政策及事宜。

        △每月固定村民说事,村民集中在村委会办公室各抒己见,村委会广纳民意。

        △村民开办画廊,须申报村委会批准,坚持文化品位,“反三俗”。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