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技术产生以来,人类共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令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与此同时,人类的物质欲望也不断膨胀,导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类的消费观念是直接相关的。《二十一世纪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并呼吁“更加重视消费问题”。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来看,有什么样的文明形态,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消费观。在农业文明社会,人是“生态自然人”,是以自在的方式听任生态规律的支配,久而久之,人类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依存”心理,将自己的消费系统纳入到整体生态系统中,形成了“依附、尊敬自然”的消费观。在工业社会,消费主义盛行,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所有的自然存在物都是为了人类的目的而存在的,“理所当然”地将整个生态系统纳入人类的消费子系统,并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征服”的心理。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反对采取功利性与享受性的消费态度攫取与掠夺自然资源,主张可持续的适度消费,实现人与自然界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在生态社会中,人是“德性生态人”,强调道德理性,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消费观不是“依从自然”的消费观,更不是“征服自然”的消费观,而是适度消费观。适度消费观既克服了农业社会的消费不足现象,又克服了工业社会单纯立足于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毫无节制的牺牲环境与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利己主义行为。
适度消费要求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干预不能超出自然系统的稳定限度,不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与功能的降低。人类的消费活动应以自然界的承载能力为上限,与自然界的生成与发展更新的能力相一致。人类并不是自然界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人类仅是自然共同体中的一员。自然界除具有工具价值,为人类的赖以生存提供能量与物质支持之外,还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即自然界及其存在物本身所固有的价值,这是与人的存在与否无关的。“生态消费”要求人类的消费活动对自然界以及其他物种产生最小的干扰,最大可能地维持“真实的、自在的”自然。因此,生态消费是既满足人类的必要消费,同时又兼顾到了自然界的内在价值的实现,它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满足人类日益膨胀的贪欲,主张将人类消费子系统纳入到自然界整体循环系统当中,主张人类的消费不超越大自然的承载能力,以维持生态的平衡能力为准则。
适度消费是一种代际分布及空间分布均衡的消费
一方面,适度消费是一种可持续的消费,可持续消费是“提供服务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适度消费要求当代人维持生存与发展的消费不能损害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当代人要充分考虑消费的代际公平以及人类的长远生存利益。
另一方面,适度消费是一种有利于维护国际公平与公正的消费模式。当前,占世界16%的西方工业国家,消耗着世界上70%的能源,他们的资源消费等于发展中国家的3-8倍。与这种高度消费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今世界仍有十亿多人过着贫困的生活,每天有1.1万个儿童死于饥饿,另有2亿人营养不良。在一些贫困地区,人们为了生存,粗放开采自然资源,走进了经济贫困、人口增长、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怪圈。由此可见,适度消费是介于过量消费与缺量消费之间的,过量消费与缺量消费均对生态环境具有压力。
适度消费倡导消费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
消费是生产的终端,也是再生产的开始。一方面,生产为消费提供物质保障,消费是生产的结果;另外一方面,消费是经济运行的动力与前提。由此,消费不能超前,否则它将缺乏物质条件保证,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另外,经济也不能滞后,否则会不能容纳生产的成果,造成市场疲软,导致经济萧条。所以,消费应有一个度,即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适度消费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无害化生产空间扩大,与此相对应的无害化消费空间也变大。因此,适度消费并不是一成不变地把人们的消费数量与种类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
适度消费是一种综合型的消费,鼓励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享受的物质消费空前增多,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形成高消费就是幸福的观念。艾伦·杜宁曾说:“当大多数人看到一辆豪华的汽车首先想到它污染空气而不是它社会地位的象征的时候,环境道德就到来了”。因此,人类亟须纠正这种扭曲的高消费的消费观念,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遵循适度消费的理念。适度消费提倡人们降低物质需求,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念,反对把纵欲消费当成幸福的目的,主张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
当今许多国家将经济增长寄托在扩大内需上,主张刺激国人的物欲,鼓励其尽可能的消费。然而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把握好度,不能让消费突破生态容量的底线,我们必须坚持适度消费观,在建设生态文明目标的引导下,倡导适度消费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在生态文明的框架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