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榜样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对照榜样,不断寻找差距、缩小差距、历练自我。杨善洲一辈子大公无私、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他的人生令人震撼。我们学习杨善洲,就要以杨善洲为镜鉴和标杆,照上一照,比上一比,看清楚我们和他的差距究竟在哪里,这样才能学到杨善洲精神的精髓,才能有目标地学,才能学得更有成效。
杨善洲一生坚守理想信念,坚守崇高追求,坚守公仆本色与百姓情怀。贵在坚守,难在坚守。究竟是什么会让一个人如此坚守,那恐怕就是杨善洲毕生有一个“真”字。对理想信念,他是真信,所以,他终其一生用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不动摇,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对老百姓,他是真情,所以,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如鱼得水,从不嫌弃,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一个“真”字,就是距离所在。是发自生命本真的,还是形式主义的;是本原的,还是途径或手段,反映在行动上会有大区别。杨善洲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真正把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那就不是“先进一阵子”,而是“先进一辈子”。
信念决定追求。杨善洲把自己毕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了一心一意为党和人民事业终身奋斗的实践。他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矢志不渝,从不怀疑,一以贯之,永不动摇。因为他始终坚信,共产党人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而毫无个人的私利可图。
他曾说过:“一个党员,你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还过着艰难的日子,那么你们常说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种骗人的假话吗?”这种近乎执拗的对原则的坚持,体现出杨善洲真诚的彻底和纯粹。
艰苦的努力、永远的奋斗、不图任何私利,这些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做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我们有些党员干部,入党追求的恐怕更多的是个人的“先进”,对党的宗旨、党的信念并没有清晰明确的认知,也就更谈不上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践行。于是,有些人年纪轻轻就没有奋斗的勇气和干事业的热情,有的人奋斗只为自己有更好的物质生活,这些,都是源于没有信念或信念不真、不坚定。
作为领导干部,杨善洲是真的爱民。
他说:“我们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只要还有贫困和落后,我们就应该一天也不安宁。”
他说:“大家都在穷,我一个地委书记能富得起来吗?”
当从老乡家的瓦罐里抓出一把干瘪的包谷时,他走到那位农民面前说:“老乡,对不起,我没有当好这个地委书记。”
这样的愧疚饱含着怎样的诚意,这样的心疼是怎样发自肺腑。他对人民群众有真挚的感情,发自内心,不求回报。他对群众怀着一种质朴的天然情谊,他是真正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群众的日子过好了,他打心眼里高兴,群众有困难,他是真揪心。
于是,他很少待在机关,大部分时间都头戴草帽在乡下忙碌,人称“草帽书记”。群众的冷暖他感同身受,群众的困难他系挂心头,他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努力为群众说实话、办实事、解难事。
杨善洲工作唯一的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再好一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方向,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党性。坚守理想信念,自然就会脚踏实地践行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会有对群众负责的强烈使命感。
我们有的干部,借口忙,没时间,不愿意深入群众。有些人下基层搞层层陪同,对基层工作指手画脚,脚就是踩不到地,沾不了泥,与群众说不上话。即使走入田间地头,也是摆样子做秀的,为了政绩,为了向上爬,目的不纯粹。他们不可能真正了解老百姓所思所想,又如何能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福利呢?看一看同杨善洲的差距有多远,就知道戒除这种感情上的形式主义有多重要。
信念纯粹,真心爱民,杨善洲自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杜绝假公济私的思想基础已经坚实地存在了。杨善洲坚定地认为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
杨善洲对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很抠门;手中的权力,“前门”开得很大,“后门”关得很紧。公私分明,从不占公家一点便宜。他是真正地光明磊落,真正地浩然正气。
在一些人眼里,当官不为家里人做点事好像不合情理;在一些人眼里,夫贵妻荣、父贵子荣是人之常情。
杨善洲这样对人解释:“我觉得当个领导就想多占点便宜,太不应该了。”
多么朴实的话语,但现实中确有这样“太不应该”的干部。在功名利禄面前,在花花世界面前,经不起诱惑、抵不住浮躁。这就看手中握有权力的领导干部能不能始终笃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能不能始终恪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信念“真”一点,“坚定”一些,一切都不是问题。
把草帽看得比乌纱帽珍贵、认为锄头比说话实在、奉献比索取更快乐的杨善洲,是一面镜子,是一竖标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照杨善洲,我们必将获得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心灵目标,更好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们党必将更好地提升执政能力,带领人民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本报记者 李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