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7日 星期二

    国际观察

    警惕“基地”组织在非洲滋生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7日 08版)

        本·拉登死后,美国总统奥巴马称,这是美国打击“基地”组织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但舆论普遍认为,拉登已成为一种思想和意识形态的象征,这种象征不会随着拉登的死亡而消失,“基地”组织的报复行动很难避免,世界反恐形势依然严峻。13日,巴基斯坦的塔利班组织制造的自杀式袭击造成80多人死亡,拉开了“复仇”行动的序幕。一些阿拉伯反恐专家认为,非洲可能成为“基地”组织新的“增长点”。

        首先,非洲存在着“基地”组织滋生、发展的土壤。1991年拉登遭沙特驱逐后来到苏丹。在苏丹的几年间,他建立了一些训练营地,之后策划了针对美国驻内罗毕和达累斯萨拉姆使馆的袭击,造成224人死亡,500多人受伤。“基地”组织在非洲之角,特别是在索马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索马里圣战青年集团”公开宣布完全接受拉登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以穆斯林居多的西非国家,特别是非洲人口大国尼日利亚,都不同程度受到“基地”组织的影响。尼日利亚北部的“布库哈拉姆集团”明显具有激进、圣战的思想,与拉登和“基地”组织的思想相吻合。拉登的思想在尼日利亚伊斯兰运动中受到广泛拥护。在北非地区,“基地”组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早在2006年就宣布加入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并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马里、尼日尔、毛里塔尼亚等国发生的多起恐怖事件有牵连。

        其次,非洲有“基地”组织生存、活动的空间。非洲战略地位重要,石油矿产等资源丰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投入及需要保护的利益也越来越多,这些都会成为“基地”组织捕捉的目标。非洲贫穷落后、饥荒内乱、暴力普遍,社会分配不公现象严重,大部分国家的少数民族被边缘化,腐败盛行,为“基地”组织的介入创造了条件。非洲国家的边界多为殖民国家人为制造的“政治边界”,人员和物资转移方便,钻石等贵重物产的走私和非法交易也相对容易,“基地”组织完全可能加以利用。对“基地”组织来说,打出反贫困、反腐败、要求社会分配公正等旗号,招募人员并非难事。

        因此,拉登之死绝不意味着非洲“基地”组织的威胁减少。

        拉登死后,使得包括非洲“基地”组织在内的世界各地“基地”组织单独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增加。

        “基地”组织的两位重要领导人扎瓦赫里和阿布·叶海亚都来自非洲,他们都是“基地”组织新头领的人选。北非国家埃及、突尼斯、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及西亚的一些阿拉伯国家今年以来相继发生政局动荡,西亚、北非目前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基地”组织在这一地区采取行动的可能性相应提高。这就需要国际社会在共同应对“基地”组织,特别是在应对非洲“基地”组织挑战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并进行更有效更密切的配合。

        (本报开罗5月16日电  本报驻开罗记者 于 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