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7日 星期二

    从这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写在第七届文博会闭幕之际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7日 01版)
    在文博会山西展台前,地方特色的舞蹈表演吸引了大量参观者。5月16日,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

        为期4天的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16日圆满落下帷幕。

        又是一次文化产业的大检阅,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在这个有“中国文化第一展”之称的大舞台上争奇斗艳;

        又是一次文化软实力向全世界的大展示,有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吸引了海外12000多名客商的高度关注和交口称赞。

        在这个舞台上,文化对接资本,交易创造价值,非遗重放异彩……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春天,经过八年七届发展的文博会,正在为中华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以源源不绝的动力,推动着中国文化产业不断走向更加广袤的世界舞台。

        荟萃中华民族文化精品

        2004年,深圳率先在全国高高举起“文化立市”的大旗,“文博会”应运而生。

        2005年,已是风华少年的第二届文博会便冠名“中国”,也正是从这一届开始,文博会明确了自身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使命。

        2010年,经过六届成长的文博会首次实现“满堂红”,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全部参展。一大批龙头文化企业、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亮相,总成交额过千亿元,成为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今年,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举办的第七届文博会,更是拿下了多项纪录,山西、浙江、海南等政府组团由往届的几十人增至数百人,海外采购商数量创历届之最,展品涵盖十二大文化产业内容,总成交额达1245.49亿元,比上一届增加156.93亿元,掀开了文博会历史的崭新篇章。

        从此开始,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秦砖汉瓦、故宫长城、苏州刺绣、满汉全席上。来自湖南的创意设计、深圳的动漫游戏、北京的影视作品等各地近年来文化产业的“拳头产品”,让前来参观的中外观众过足了瘾。

        “文博会是对中国文化的集体检阅和全方位展示,这里汇聚了中国最前沿的文化。”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建强告诉记者,世界可以在这里了解当今的中国,中国文化从这里走向世界。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深圳大学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教授说:“深圳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发展结构有了很大变化,第三产业超过了70%。这说明深圳发展动力的构成由资本驱动型在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在这个产业结构和发展动力转变的背后,文博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的确如此,近两年,当全球经济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进入低潮的时候,深圳以及整个中国的文化产业却成为经济寒冬里的报春花,逆市飞扬。 据统计,2008年—2010年,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湖南、深圳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已成功举办了七届的文博会,正成为展示中国文化产业进入新时代的最亮丽的窗口。“观众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文化产品从思想到商品环环相扣的整个产业链。”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宣传部负责人孙思说。

        深圳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陈新亮认为,文博会不仅改变了深圳的产业结构,而且大力拉动了深圳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专家预测,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将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科学,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更加健全,文化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更加完备,文化产业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将涌现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演艺、动漫、游戏等行业的发展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毫无疑问,文博会,未来的作用一定会更加重要,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

        搭建文化与资本对接平台

        “文博会举办以后,‘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产品交易’等成了热门词和热门话题。”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曲建博士对记者说。

        文化对接资本,交易创造价值。文博会正逐步显现出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国家级、国际化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品牌地位进一步确定。第七届文博会吸引了1896家企业和机构来参展,分会场上升到40家。参与各项活动的观众达到354.05万人次,网上访问人数达378.03万人次。专业观众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共计50.26万人次,比上一届增加11.25万人次,刷新历史纪录。

        在交易上,本届文博会更是做足了文章。组委会推出多元交易渠道,除了文博会期间配套举办的“投融资推介会”,还开辟了中国文化产业网上“交易中心”和“网上文博会”平台,“点对点”海外招商平台等多条渠道,全力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的交易。

        深圳文交所更是组织了近400家银行、投行、风投等各类资本机构,连续举办“投融资成交签约仪式暨文化项目路演推介会”、“文化资本对接会”、“文化资本之夜”、“文化产业投融资与资本运营交流会”、“国际新媒体短片交易推荐会”等主题活动,以促进更多的风险资本、创业资本和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据主办方透露,7届文博会累计成交近4000亿元人民币,从首届356.86亿元跃升至第七届文博会1245.49亿元,成交额快速增长。

        助推文化产业走向世界

        让更多的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是文博会的一个重要使命。 在国际化程度上,本届文博会又创历届之最,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8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名海外参展商汇聚深圳;海外推广招商活动轮番上阵。借助文博会这个助推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矫健。

        国际书商联合会理事长法兰克瓦· 都博胡勒女士告诉记者:“文博会有丰富的展品和演出,令人印象深刻,我明年要带着朋友一起来!”

        8年来,深圳文博会的国际化色彩越来越浓,2010年海外出口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深圳文博会正在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的重要平台。

        天津福丰达公司的环幕立体电影系统从文博会的平台销售到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并在欧美建立了60多所环幕立体电影院;深圳华强集团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大型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从深圳文博会走向伊朗、非洲。   中央领导对办好文博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文博会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寄予了厚望,对文博会多年来的探索作出了充分肯定。希望文博会能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办展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努力把文博会打造成为展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的重要窗口、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为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作出贡献。

        如今,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文博会的推动下逐步实现大发展大繁荣,中国文化产业成果也日益被集中整合、包装与展示,每届都吸引着上百万宾客流连其中。

        文博会后,人们已经欣喜地看到,一批批忙碌的国际买家,正牵系着长长的产业链条,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产品延伸到广阔的海外市场。(相关报道见7版第七届深圳文博会特刊)

        (本报记者 易运文 张玉玲 李 慧 本报通讯员 杜 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