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6日 星期一

    谈艺录

    强学力行

    张 海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16日   12 版)

        我是来京以后才与李洪峰先生相识的。身为文化部门的领导干部,他对当代书法事业非常关注,我们在一起谈论书法非常投缘,往往一谈就是几个小时。洪峰先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是深刻的,思考是深入的。近日看过他的书法作品,使我对洪峰先生又有了新的认识:洪峰先生不但对书法艺术有独到的见解,而且能把自己的见解贯彻到实践之中。

        然而我必须承认,自己对洪峰先生的了解毕竟有限,对其艺术经历、学书轨迹,乃至人生阅历均知之不多,因而要为其作品写评论,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能就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一点自己的感受,当或不当,过与不及,大约洪峰先生和广大读者都会包容。

        一是洪峰先生善于榜书。由于科技的发达,现在的店面匾额及一些相关场合,多用电脑喷绘,无需书家题榜;名胜古迹需要题榜的,也不必写原大的字,用小字放大即可,因此榜书的实用空间越来越小。加之榜书对场地、工具,以及书家的笔墨驾驭能力等方面要求的特殊性,当代书坛写榜书者越来越少,说实在话,写榜书很难从心所欲,甚至一些书家视之如畏途。

        洪峰先生对榜书的喜爱似乎源于其崇尚雄伟、博大的审美理想,其作品气象开阔,架构疏朗,大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气势。当然仅有胸襟气魄是不够的,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碑学功底,用笔方圆兼济,以方为主,正是北碑的特点。榜书由于形体巨硕,用墨量大,首尾难以兼顾,往往粗犷有余而严谨不足,但李洪峰先生的榜书,首尾浑然一体,大字如小字,结密无间而又宽绰有余。达此境界,没有相当的功夫积累是很难想象的。

        二是洪峰先生的书法重神采、重气息。南朝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见神采对于书法作品的重要。洪峰先生作品的神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作品鲜活灵动,有较强的动感和生命气息。俗语云:字写得很活,不呆板。话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则并非易事,尤其是大字做到这一点不易。其二,洪峰先生的作品中除大字榜书之外,还有《兰亭序》和《怀素自叙》两篇小字作品。大小虽悬殊,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平淡天真,端庄儒雅。“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人格化,通过书法艺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审美追求和思想境界。而不激不厉的中和之美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理想境界。因此一件书法作品不贵剑拔弩张而贵含蓄蕴藉,不贵外表的张扬而贵内涵的丰富。洪峰先生的书法以清溪沐月、端方雅健为尚,使他的作品别具风采。

        三是洪峰先生的书法作品求丰富求变化。审美的原则是追求丰富和变化,然而书法艺术由于其性质所限、所能够使用的手段有限,色多为黑白,体无非大小,欲变化出新,难度很大。而洪峰先生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力求丰富变化。其作品中的大字有以方笔为主的碑体风格,有以方圆兼用的帖派风格,还有师法其他书体和书家创作的作品等等。而作品有多种章法形式,尤其单行横写大字,确有新意。作品既注意书体、款式的变化,又注意整体的和谐自然,使观者始终保持审美的新鲜感。

        李洪峰先生并非一个专业书家,一些方面不好和专业书家相比,但能达到这个高度是他本人经年累月强学力行的结果,这足以给我们某种启示,引起我们的深思。

        (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