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的长篇小说《北京情报站》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颇有特色的小说,是一部拿起了就难以放下的小说。
先说思想性。小说以某省水利厅纪委书记钟勇查处水利厅群蛀腐败为线索,通过钟勇与田处长等群蛀不屈不挠的斗争,不但刻画了一个为国为民英勇献身的好纪委书记形象,还留下了无尽的思索:
水利厅为什么会集体腐败?钟勇反腐败为什么反被扣上破坏改革开放、破坏团结和谐的帽子?田处长等人为什么敢如此肆无忌惮地追杀钟勇、残害忠良?吕宇等所谓清官为什么明知山有狼却不敢拔狼毛?
小说通过对各种人物的刻画、各种事件的展示,不但深刻反映了当下中国反腐败的紧迫性、尖锐性,还深刻揭示了当下中国的社会信仰问题和官场品质问题。而小说通过境外敌对势力在北京情报站的间谍活动,通过境外敌对势力与境内腐败集团的里应外合,更反映了当下中国反腐败的复杂性、艰巨性,揭示了当下中国民族生存和国家安全的某些隐患。《北京情报站》抽丝剥茧一样,以触目惊心的事实和鲜为人知的真相,敲响了一句又一句盛世警钟,读后让人有弦断帛裂的痛,心急如焚的忧。
从艺术性来说,《北京情报站》把谍战与反腐这两个看似不搭界但却紧密相连的两个元素扣在一起,使得作品不但具有了当下性和时代性,也具有了世界性和宏阔性;不但具有了现实性和真实性,也具有了悬疑性和隐秘性。这就使得小说云生雾罩,悬念迭起,惊险刺激。
从谍战角度,小说靠近现实和当下。某超级大国妄想中国像前苏联一样解体的“烈火计划”,都具体到目前中国颇受关注的楼市与炒房团。而从反腐的角度,小说具有“刀光剑影”的效果。举报腐败的李江陵被田处长联合黑社会沉尸江底,打击腐败的钟勇不但被田处长联合黑社会多次追杀,也被某国情报站联合黑社会多次追杀。钟勇最后为阻止某国北京情报站和田处长等人炸掉堤坝而英勇牺牲,更是惊心动魄。
这是一部线性结构的小说。反腐是主线,谍战是副线。两条线,一个纲,简单而奇绝,清晰而跌宕。反腐是明枪,谍战是暗斗。一明一暗,交相辉映。刘光巧妙地将某国北京情报站的“烈火计划”这一线索植入其中,使得小说视野广阔、格局宏大,有了高屋建瓴的宏阔气象。而将“烈火计划”和某省水利厅反腐巧妙缝合在一起的,是某国北京情报站在日本绑架了出访日本的省水利厅副厅长迟瑞成,并胁迫他成为北京情报站的一员。之所以要绑架迟瑞成,是因为某国北京情报站的计划是把中国的腐败分子集团似地培植成他们可以控制的力量,而迟瑞成贪污腐败的行为已经完全被该国情报站了如指掌。这样,谍战和反腐这两条当下读者比较关注的题材交织在一起,穿插讲述,扣人心弦。
《北京情报站》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逻辑的严密性和人物的合理性。作家对每一个人物性格及命运的把握,不饰粉黛,但却非常准确到位,有光泽,有色彩。比如省水利厅常务副厅长吕宇,就是一个思维与行为都特别符合逻辑与常理的人物。他洁身自好,不贪,不色,不赌,是一个典型的清官、好官。在对待钟勇问题上,他也是非常器重、偏爱,并想方设法保护钟勇。但是,当钟勇反腐败影响到他提拔为厅长时,他就听任田处长之流对钟勇的追杀和残害了。因为,作为主持工作的常务副厅长,他也认为钟勇的反腐败不但影响了厅里的名誉,也影响了他的政绩,更影响了他的仕途。所以,在强权和仕途面前,当他和不了稀泥、当不成和事老时,就当了一个纵虎为患的睁眼瞎。
善于将自己所积累的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是《北京情报站》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小说里有大量的关于纪检反腐,关于党风党建,关于工程,关于谍报等常识性的对话与讲述,但是读后并不觉得枯燥无味。这在于作者很好地进行了消化和吸收。他都是在情节事件中、用生动有趣的事例表达思想的精髓、传达艺术的魅力。
总之,小说通过艺术化的创作和思想性的提升,把反腐放在世界谍战的政治背景与格局里,凸显出国家意义和民族意义,可以提升读者的使命意识与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