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6日 星期一

    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发言摘编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16日   16 版)

        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倍增

        文化部部长  蔡  武

      “十一五”期间,演艺、动漫、艺术品、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中国艺术品成交总金额超过了5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之一。演艺产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旅游演出正在向主题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文化部正在抓紧起草《“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实现“十二五”时期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具体来说,要着重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在政府投入方面,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创新投入方式,提高使用效率,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鼓励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探索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动员民间参与的新型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就降低工艺美术、大众文化娱乐、演出、艺术品等行业税负问题进行研究,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在技术创新方面,组织科研力量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共性和核心技术。注重加强对国外文化领域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人才政策方面,争取让优秀文化产业人才享受高科技人才的同等待遇,优先推荐进入国家各类人才计划。重点建设5个左右国家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二是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文化部将积极联合有关部门重点实施一批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示范性的重大工程,提高政府引导调控水平。文化部在起草《倍增计划》过程中,策划设计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文化产业公共平台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和工程。培育一批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走特色化、差异化之路,形成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有利于把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知名的文化品牌。据初步测算,到2015年,特色文化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将达到15000亿元左右的规模,通过联动效应带动地方相关特色产业增加5000亿—6000亿元的产值;特色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能吸纳约4000万人就业创业,可以大大缓解我国就业难问题。文化部将积极联合有关部委,开展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群创建工作,形成一批民族特色浓郁、产业链完整、规模效应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集群,大幅度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

      三是建设好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政府构建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国的公共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发挥集聚效应,降低文化企业的创业和运营成本,帮助文化企业做强做大。“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将联合有关部门,策划建设一批包括公共技术支撑、投融资服务、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统计分析等功能在内的文化产业公共综合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非盈利性的公共服务。依托集创意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人才培训为一体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交易、展示的服务平台,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文化部将紧紧抓住“十二五”时期的战略机遇,把文化产业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加强服务,努力开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从生产大国走向强国

      国家广电总局局长  蔡赴朝

      当前,我国广播影视产业正处于加快转变、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推进广播影视产业跨越式发展,要着力完成好以下三大重点战略任务:

      一是要大力发展内容产业。2010年国产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526部,电视剧产量约1.5万集,影视动画产量达22万分钟,从产量来说均已迈入世界前列。下一步要在稳定数量增长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由广播影视内容生产大国向广播影视内容生产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二是要大力发展网络产业。网络是广播影视服务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下一步要加快有线电视网络由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小网变大网、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努力把广播电视网建设成为以视频服务为主、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的综合信息网络,提升网络的综合效益。

      三是要大力发展新媒体内容和服务产业。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超过4.5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已超过3亿。下一步要重点加快发展网络广播影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内容与服务,尽快取得新的突破,使之成为广播影视发展的重要一极和广播影视产业新的增长点。

      完成好三大重点战略任务,实现广播影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拟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引导。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着力提高创作质量,努力多出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佳作。

      二是深化改革。一要着力推进市场主体建设。进一步巩固广播影视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成果,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积极稳妥推进以电视剧为重点的制播分离改革,培育发展面向市场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今明两年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要实现一省一网。把体制机制改革与资源整合、结构调整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批国有骨干广播影视企业,积极支持民营影视企业发展,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影视企业上市融资。二要着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院线制改革发展,大力实施数字影院建设改造工程,重点加强城镇数字影院特别是市县级数字影院的建设改造。进一步加强影视剧播映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影视剧新媒体传播、家庭放映等。大力加强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和渠道建设,努力推动我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更多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

      三是深入创新。一要加快技术创新。争取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国地市级以上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和播出数字化网络化。二要加快业务创新。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网的业务开发,积极发展视频点播、在线支付、可视交互、休闲游戏、网络教育等多种服务,积极按规定开展电信业务。三要加快管理创新。坚持严把市场准入关和播映关,着力改进和加强宏观调控,提高产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积极实施国产影视剧播映规定和优秀影视剧推荐播映制度等。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快推进《电影产业促进法》和《广播电视传输保障法》的立法,争取早日出台。

      四是完善政策。一要加强科学规划,抓紧制定出台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有线电视网络以及广播影视新媒体的发展规划。二要落实国家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三要紧密结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新业务,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健康有序发展。

        以财政扶持促升竞争力

      财政部副部长  张少春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按照《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确定的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积极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安排专项补贴,帮助转企改制单位弥补改革成本,并对转制后企业的重点产业发展项目予以支持;出台扶持转企改制单位和文化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涉及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多个税种,惠及全国2000多家转制文化单位,减免税收近百亿元。

      二是支持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要求,2008年,中央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至2010年共计安排40亿元,重点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培育、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文化体制改革转制企业发展、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等。据统计,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三是推动搭建文化产业融资平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的“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要求,财政部会同中宣部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确定以财政部、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作为联合发起人,采取有限合伙制股权基金的方式,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基金设立的相关审批手续已全部完成,拟于近期正式挂牌成立。

      从长远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仍然是一个处于弱势地位的朝阳产业,需要国家财政进行扶持,带动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必须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并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弥补市场失灵。公共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应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推动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二是发挥杠杆效应。公共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促进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多元化。

      三是注重效率考核。针对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设置科学的评价程序和指标,将财政资金和国有文化资产使用管理的绩效考核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十二五”时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良好条件,又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严峻挑战。财政部门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大力支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提升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是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

      二是加快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运用财税杠杆,加速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同时,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旅游、信息、制造等产业相结合,使文化融入经济发展的大循环之中。

      三是提高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加快推动组建国有文化资产投资公司、控股公司和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促进国有文化资产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合并、重组、股改和上市,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融入国民经济大循环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朱之鑫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产业增加值已接近1万亿,2004年以来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大有可为。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首先,全社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央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各地党委政府也将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十二五”规划目标。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其次,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我国文化内容生产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宝库。

      再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前景广阔。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为今后文化消费的迅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2010年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GDP的2.5%左右,文化消费需求远未得到释放,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未能真正成为全体文化企业的自觉追求,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部门垄断、地区分割的情况,在一些行业仍然存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新技术、新主体的参与,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管理体制和市场监管体系亟待创新;四是文化产业发展和相关产业融合不够,产业链条较短,整体效益不高。

      关于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坚持精品意识,在内容创新上下功夫。加强文化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充实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原创者权益。

      二是打破垄断、整合资源、拓展渠道,增强文化产业活力。要逐步打破垄断和行业壁垒,要鼓励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集团,发展一批专、精、特、尖中小企业。

      三是区别对待、降低门槛,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科学引导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培育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在产业政策设计上,要充分预留出地区差异的政策空间,形成合理的地区分工,避免地区间文化产业结构趋同。

      四是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和其他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将文化产业融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

      今后五年,发改委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着力开展五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将鼓励文化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扩大消费信贷,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文化消费较快增长。二是进一步加大投入,继续组织实施一批与文化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继续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红色旅游等专项,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促使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三是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的范围。目前,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对《国家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修订,初步考虑将文化产业中纳入鼓励类产业的范围从2007年的8项,扩展到15项左右,将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以及电子纸、阅读器等新闻出版新载体的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等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纳入鼓励类产业范围。四是继续推动文化市场主体培育、投融资平台建设等工作。五是积极配合中宣部等有关部门开展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制定。

        2020年建成新闻出版强国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柳斌杰

      新闻出版业是个传统而又成熟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加快转企改制,较早走上了产业发展轨道,是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到“十一五”末,每年能提供56万多种产品,出版图书71.7亿册、报纸500多亿份、杂志35.4亿册、电子音像产品4.43亿份和上千亿元规模的数字出版(包括网络出版)产品。同国际同类产业规模比较,我国图书、报纸出版发行居各国第一位,电子出版居各国第二位,印刷业居世界第三位。但印刷、复制产品的人均消费量比较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发展的潜力也应该是很大。

      根据计算确定:到“十二五”末全行业总产出29400亿元,实现增加值8440亿元,年均增速19.2%。围绕这个目标制定了总体规划和11个分行业规划。

      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正在抓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坚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养新型的市场主体、发展主体和管理主体。通过转企改制,培育市场主体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同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行业中介组织建设,使文化产业管理主体职能更加到位,宏观上做到按产业的要求办产业、管产业。

      二是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新闻出版业,大力发展新媒体新业态。开发新媒体新载体新平台,技术上实现升级换代,大力培育数字出版基地、音乐生产基地、数字印刷园区等,使之成为“十二五”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是坚持调整结构,实现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结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加大力度调结构,就要按照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专业公司、保留特色小社小厂小店和地区协调发展的要求,做大一批、重组一批、淘汰一批,使新闻出版、版权产业结构和布局更加适合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要求。

      四是坚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先后制定20多项支持发展的政策,从支持上市、投融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具体的政策支持。今后将进一步调整投资、消费、出口和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开发的现有政策格局,使产业能够整体推进,尽快做大做强做优。

      “十二五”时期,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总的思路是要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出贡献,分两步走实现建成新闻出版强国的目标。

      第一步,是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为实现新闻出版强国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步,就是再用五年的时间,到2020年最终建成新闻出版强国,使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新闻出版系统制定了落实举措。一是继续深化改革。加快推动完成转制的出版单位进一步深化改革,尽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出版传媒企业上市融资;全面加快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二是落实“十二五”规划,加快产业发展。以培育新的增长极为出发点,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带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研究新闻出版领域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盘活新闻出版业无形资产;三是加强行业管理。要加强对创作生产的引导,从源头上保障出版更多精品力作。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舆论导向;一手抓公益事业、一手抓产业振兴;一手抓服务、一手抓管理。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也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关键五年。我们一定不负中央的期望,以更加务实、更加创新的精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