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3日 星期五

    我看王庆煌系列报道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3日 14版)

     编者按

        4月1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通讯《“泥腿子”院长王庆煌》和评论员文章《时代需要“泥腿子”精神》,此后又连续多天刊发了相关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他们的感受,认为报道真实生动感人,王庆煌及其群体的“泥腿子”精神更是值得大力弘扬。现选摘三位读者的文章,以飨大家。

        人物报道重在深入内心

        河南省许昌市读者洪卫中:光明日报的长篇通讯《“泥腿子”院长王庆煌》及后续的报道,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引发了人们的反思。这篇报道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使王庆煌坚持科研、放弃享受而埋头艰苦环境中的朴素而纯粹的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得以跃然眼前,引起读者共鸣。同时,也由于报道者深入了解了王庆煌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才把他始终怀着一份对科研的执著、对造福百姓的无怨无悔的精神和思想用最恰当的语言反映了出来,王庆煌一直以来扎根基层、立足科研、服务三农、造福百姓的思想和举动无疑打动了人心。《“泥腿子”院长王庆煌》再一次发挥了媒体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的巨大作用。 

        讲故事的报道我们爱看

        河北省滦南县读者刘奂明:“接过一个荷叶包,王庆煌三口两口嚼着,吃完,领着农民一头扎进了种满香草兰的地里,两脚沾满了泥”。4月1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泥腿子”院长王庆煌》,就是以这样的“特写镜头”拉开帷幕。如果不是先看标题,估计读者很难把王庆煌和他的院长身份联系到一块儿。开篇虽着墨不多,但抓住了人物的灵魂,顿时拉近了主人公和读者的距离。整篇报道就以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抽丝剥茧,娓娓道来,人物描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篇新闻作品是否成功,主要看这部作品能不能抓住亮点、深入内心,能不能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泥腿子”院长王庆煌》,恰恰就做到了这一点,这样讲故事的报道我们爱看。

        真实感人的农学家群体

        天津市读者梁小建:光明日报“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故事”系列报道,真实而感人,语言鲜活而动人,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既踏实苦干又不失浪漫的科学家群体形象。这组报道的力量来自对作出不平凡成绩的平凡群体的真实再现。说成绩不平凡,是因为以王庆煌为代表的热科院科学家群体,取得的成就既顶天——近7年获得88项省部级、国家级科技奖,又立地——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推动了热区农民增产增收。说真实,是因为报道展现了科学家们平凡的一面。报道请王庆煌的家人、同学、同事谈王庆煌,披露了一些有趣的细节。这组报道的传播效果还来自其鲜活、风趣的语言。系列报道采用了人物口述和记者补记相结合的写作方式,符合“故事”的特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