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被击毙已逾一周,但其阴魂不散,仍在有力冲击着国际恐怖活动和美国主导的反恐同盟。
在欧洲,拉登之死重新激活了关于反恐是否也该“依法”的讨论。昨天在挪威奥斯陆开幕的“诺贝尔奖得主自由论坛”,本来的议题是缅甸、非洲、阿拉伯动荡地区的人权状况。结果,美国击毙拉登是否侵犯人权,成了会议关心的重要话题。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乔迪·威廉姆斯指出,将拉登绳之以法,无可厚非。但在他没有武器的情况下不应将他杀死。奥地利、德国的电视台都就拉登之死做了几次专题节目,从法律和政治的不同角度评述美国击毙拉登是否“合法”。一位德国律师甚至表示,要起诉德国总理默克尔,因为她对击毙已无反抗能力的拉登表示“高兴”。该律师认为,这不符合德国总理的使命。
毋庸讳言。自“9·11”事件以来,美国西欧在如何评估恐怖风险和如何应对方面,一直有分歧。美国认为,“9·11”之后,恐怖袭击已成为西方民主社会面临的主要威胁,为确保民主社会安全,可动用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手段”进行反恐,什么法制、人权、民主等基本价值,都应服从反恐的需要。在“一切服从反恐”的指导思想下,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出现了关塔那摩监狱等粗暴践踏人权的虐囚事件。
对此,欧洲人是有保留的。欧洲不否认恐怖主义的威胁,但认为可以利用法制手段来应对,如加强警察部门和情报机构的反恐职权等。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表示,阿富汗战争的事实表明,不能靠战争来反恐。
以往,欧洲人对美国“一切服从反恐”的指导思想与做法虽不赞成,但从政治和反恐大局考虑,还是跟着美国走了。美欧之间建立了一系列反恐合作机制,如定期举行的司法部长会议、高官磋商机制、负责日常工作的工作小组等。欧盟还计划在其外交机构设立反恐协调处;按美国FBI模式扩建欧盟刑警,专司反恐职能;吸收美国情报机构为欧洲情报机构组织“伯尔尼俱乐部”的正式会员(目前美国为观察员);限制议会和媒体对反恐行动的监督等。
拉登之死,使欧洲人暂时压下的对美国“一切服从反恐”的不满再度释放。已有欧洲议员和舆论指出,美国是在“以恐反恐”,尤其是美国无视“法制”,践踏“人权”的做法是不能接受的。如果美国不改变其做法,欧洲要重新考虑与美的反恐合作水平。他们主张欧洲不要分享美国通过践踏人权而获得的情报,也不应将欧洲抓获的恐怖嫌疑人移交美国。更有人提出,美国当时发动阿富汗战争的理由是阿富汗政府拒绝向美国移交本·拉登。现在,事实真像已经大白,拉登不在阿富汗,美国已将其击毙。北约的欧洲军队已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继续进行阿富汗战争。
在南亚,我们看到美国与其最重要的反恐盟友巴基斯坦的“口水战”也在升级。拉登被打死以来,巴基斯坦、印尼、埃及、黎巴嫩等国都爆发了有数千人、数百人参加的反美示威游行,许多伊斯兰激进势力发誓要报复。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击毙拉登至少在近期内并没有减轻反恐压力,反而使国际反恐局势更复杂了。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 本报维也纳5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