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0日 星期二

    一次崇高的精神洗礼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广州等地举行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0日 04版)

        据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和感人事迹,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四川省委联合组织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先进事迹报告团分为两个团,分赴9个省市作巡回报告。5月6日至5月9日,报告团在广州、上海、杭州、福州分别举行了4场报告会。

        5月6日,在广东广州,广东省对口援建干部、省直机关和广州市直机关干部、驻粤部队官兵、高校师生、省属国有企业职工以及社会各界代表1500多人现场聆听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四川重灾区映秀镇党委书记廖军、广东省住建厅规划处处长邱衍庆、陕西省宁强县广坪镇党委书记李阳、成都军区联勤部川藏兵站副部长敖斌、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和甘肃省康县阳坝镇党委书记范登奎生动讲述了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过程中的种种经历。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说,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蕴含的伟大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把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我们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激励全省人民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而奋斗。

        “豁出老命也要重建宝山”、“绵竹不美好,我们不回家”、“誓为灾区建一所震不垮的学校!”5月6日,在上海市,报告团的成员们怀着真挚的感情讲述了地震后的那段难忘经历,引起台下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孙宇立,曾在汶川地震后赶赴四川都江堰灾区参加救援。“那时候灾区的条件确实很艰苦,但参与救援和恢复重建的同志们心里完全没有私心杂念,只想着怎么帮助当地的灾民尽快重建家园。”孙宇立说,“等我的孩子出生后,我要带着他再去四川走一走,让他了解这段悲壮而光荣的历史,也希望他明白,只要有众志成城的信念和团结的力量,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无法跨越。”

        5月9日,在浙江杭州,浙江省省直机关干部、援建四川省青川县工作人员、大学生、公安干警、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医护人员、志愿者和社区群众共900余人在现场聆听了报告。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表示,必须大力弘扬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形成的伟大精神,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投身“十二五”改革发展实践,不断增强战胜困难、勇于创新、奋力拼搏的强大动力;积极倡导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业绩,不断汇聚创业创新、科学发展的巨大合力。

        5月9日,在福建福州,福建省市机关干部、驻闽部队、武警部队官兵、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代表1500多人聆听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先进事迹报告会。

        汶川映秀镇党委在废墟中迅速集结,紧急成立工作组展开救援,成功救出被困人员500余人,救治伤员1000余名;灾后迅速带领群众开展重建,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基本完成重建。

        在座的1500多名福建各界代表被汶川地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一个个典型人物、一件件先进事迹深深打动。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林小华说,报告团员们深情的讲述,为我们再现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过程中的一个个英勇无畏的事迹,使我们的心灵接受了一次崇高的精神洗礼。

        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表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蕴涵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将成为激励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与采写记者黄浩苑、俞菀、商意盈、胡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