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0日 星期二

    让质疑者和文化遗产保护参与者都受益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0日 05版)

        由于知识结构和人生阅历的差异,个人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方式各有不同。与以往多数人习惯于说教式被动接受不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与电子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富于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虽然越来越多的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这也不能扒,那也不能拆,留着那些古董有什么用?很多质疑者本身掌握了对古文化遗址和建筑的生杀予夺大权。我们不好简单地去怀疑质疑者的文化素养和对历史是否尊重,更多的是应以平实的语言阐释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并回答质疑者的疑问。自5月3日以来,《光明日报》连续推出四篇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报道《辽宁:千余处不可移动文物说没就没》、《“错误观念比战火更具破坏性”》、《不能饿着肚子保护文化遗产》、《老百姓心有所依,就是政绩!》以邻家大哥的口吻所阐释的具体案例,深入浅出,以很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当前文物保护的意义和困境,相信无论是质疑者还是文化遗产保护参与者都颇为受益。

        (北京读者 王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