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三周年,有了一次去青川采访的机会。在去青川的路上,我就开始被两种情绪纠结着——我希望看到那个地震后的青川如同三年前一样震撼心灵;但我又如此盼望着所有的创伤都已被抚平,所有的坍塌都已被重建,所有的面孔上都重新绽放微笑。
不能忘却的纪念
带着这样的情绪,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这是汶川大地震后首个以“见证灾难、感悟生命”为主题的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三年前的那场大灾难,巨大的地震能量从汶川映秀经北川传播到青川,地震烈度达到10度,780多名东河口村民被掩埋。就是在东河口这个曾经美丽的村庄上,2008年11月12日,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烧得焦黑的木头被搭成十字架的形状,伫立在曾经农舍最集中的土地上;遇难者名单镌刻在半圆的墙上,无声地诉说着那场灾难;遗址公园旁小卖部老板,外出多年打工的他在地震后回到此地,陪伴在地震中没能逃生的家人,日日献花祭奠。
重建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中午时分,我们又驱车来到了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在汶川大地震中,村里的农房全部倒塌,但灾难并没有击倒枣树村。震后两个月,枣树村的村民就在全县率先启动重建,次年6月,枣树村成了青川县第一个全面完成农房重建的村庄。
白墙木门小青瓦,人字顶排雨屋檐,素雅的木栏花窗,安置点内的联排二层小楼一排排整齐排列。走进一户农家,厨房里,用大筐装着整鸡、整鸭,还有堆积得像一座小山的包子、点心。
我坐下与一个小伙子聊起来。我问:“主人家要请客啊?”小伙子有点兴奋:“对啊,家里老人要做寿,请请亲戚和邻居们,他们这两年都帮了不少忙,盖房子装修,还有地里的一些活儿。”
小伙子姓关,今年22岁,原本在深圳打工,地震后回到了青川。他说,以前村里面的年轻人大多在外面打工,现在大部分都回来了,在广元市区,在青川县城甚至就在家门口开农家乐,收入也都不错。
最漂亮的学校
随后,我们到了青川县马鹿乡中心小学。马鹿乡中心小学原校址在汶川大地震中全部损毁,但令人欣慰的是,事发当时全体教师紧急出动,临危不乱,全校除大面积校舍坍塌外,近1400名师生无一伤亡,创造了奇迹。
新校区位于马鹿乡场镇上街坝,为浙江省湖州市全额援建,占地面积18484平方米,建筑面积8208平方米,投资2564万元。学校面临青竹江,背靠剑青路,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一个漂亮的小姑娘进入了我的视线,她叫何玉娇,今年上八年级了。说起地震后学校的变化,她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学校漂亮了,多了好多教学设备,而且老师讲课也更好了,因为老师们都分批去了对口援建地浙江湖州学习。
一天的采访即将结束,我的心情由压抑逐渐开朗,我不再为青川而伤悲,我为青川而骄傲。
想起在青川红光乡三元坝社失地群众安置点见到的一个老人,他抱着孙女在新建好的房子前眯着眼睛晒太阳。让老百姓过上平凡普通的生活,让他们忘记那场灾难,享受当下天伦之乐,也许,这就是灾后重建的意义吧。
本报记者 张 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