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6日 星期五

    广州: 亮出后亚运时代“文化名片”

    ——写在“广州优秀舞台剧目全国巡演”之际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06日   14 版)
    图:粤剧《刑场上的婚礼》
    芭蕾舞《风雪夜归人》
    图:人偶剧《八层半》
    广州新图书馆

        近距离感受文化广州

        广州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8家市属文艺院团实现转企改制后成果如何?5月5日,记者从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弘扬亚运精神,建设文化广州——广州优秀舞台剧目全国巡演活动”发布会上获悉,为了打造后亚运时代广州“流动的文化名片”,历时近半年的广州市优秀剧目展演将于5月11日正式启动,陆续在全国29座城市举行,演出将达百场。

        从5月起,广东音乐精品音乐会《东方天籁》、杂技剧《西游记》、芭蕾舞剧《仙女》、芭蕾舞剧《天鹅湖》、话剧《春雪润之》、人偶剧《八层半》、舞剧《岭山秀水》、粤剧《刑场上的婚礼》、《三家巷》、《花月影》、曲艺晚会《笑爷驾到》、芭蕾舞《风雪夜归人》等作品将陆续在全国登台。剧目种类涵盖了广东音乐、杂技剧、芭蕾舞剧、话剧、人偶剧、舞剧、粤剧、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

        其中,由广州粤剧院演出的大型现代粤剧《刑场上的婚礼》,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担任艺术总监,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式,用独特视角再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风云,着重描写了周文雍、陈铁军的爱情故事。广东粤剧院院长余勇说:“虽然同一题材的电影、舞剧都登上过舞台,但这个版本是以写人、写情为主的,全剧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脸谱化的正反面人物,没有豪华包装,而是通过浓墨重彩描写人的情感世界的变化,折射出人文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亮点。”该剧上演至今已经演出近230场,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广西、杭州、东莞、中山等地演出,被观众称为是一部难得的主旋律题材的好戏,并获得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特别奖”。此外,广州粤剧院还重排了两部代表作《花月影》、《三家巷》,均由著名粤剧演员倪惠英领衔主演。

        由广州芭蕾团演出的《仙女》被国际芭蕾泰斗皮埃尔·拉考特称为有着纯正的“法国古典血统”,将亮相国家大剧院歌剧厅。广芭的另一代表作《天鹅湖》将在上海、浙江等地巡演。

        由广州杂技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创意舞台剧《西游记》,曾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观众最喜爱剧目奖”,入选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曾赴德国、新加坡演出。

        由广东省木偶剧院创作的儿童幻想人偶音乐剧《八层半》,是一个关于绿色的童话,在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夺得剧目一等奖和多个单项奖;在第六届全国儿童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荣获“特等奖”,2010年摘取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特别奖”。 

        由广州话剧院创作的《春雪润之》,是由话剧界强劲制作班底倾力打造的历史人物大戏,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优秀剧目奖”。该剧通过描述毛泽东送长子毛岸英到朝鲜前线,承受毛岸英为国捐躯、安葬在异国他乡的巨大悲痛,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之间深厚的父子感情,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和父亲恢宏而又细腻的内心世界。

        广东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艺术风格,它从孕育、成熟、发展至今已有逾百年历史,是中国民族音乐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根植于民间沃土的广东音乐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民间乐社遍布在广大城乡,弦管之音不绝于耳;在海外凡有粤籍华人的地方就有广东音乐,被他们称为“乡音”。广东音乐《步步高》、《双凤朝阳》、《娱乐升平》等作品经常被选为国家重大喜庆活动的背景音乐,它同时又是广州市的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此次由广东音乐曲艺发展有限公司演出的《东方天籁》音乐会,所选节目都是广东音乐各个发展时期的代表作,经历过时间的考验,流传深广,堪称精品。

        由广州相声艺术团创作的《笑爷驾到》,由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黄俊英、何宝文、陈坚雄领衔,以粤语相声、小品为主,兼有歌曲、滑稽魔术等综合艺术。

        由广州歌舞剧院全新创演的亚运献礼作品《岭山秀水》,秉承“岭南特点,广州特色”的创作宗旨,是以现代舞台艺术手法阐释岭南地域文化的大型作品。该剧打破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巧妙地将趟陇门、艇仔、月光、翠竹、芭蕉这些独具岭南文化的元素融入作品,以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烘托出如诗如画、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岭山秀水之间,再次燃起我们对岭南这片土地的炙热情怀。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徐咏虹告诉记者,“弘扬亚运精神,建设文化广州——广州优秀舞台剧目全国巡演活动”是对广州市文化体制改革成果及优秀艺术作品成果的展示,此次巡演的剧目都是广州市近年来新创作的优秀剧目,这些剧目不仅曾获各项大奖,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效益。

        亚运让广州文化扬名世界

        您一定还记得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吧?它以城市为背景,以珠江为舞台,创意无限、美轮美奂,让世界对广州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文化的南国名城刮目相看。

        2010年是广州惊人的“跨越之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紧随沪、京后华丽跨入“万亿元俱乐部”,也是全国副省级、省会城市唯一一个。惊人的经济“硬实力”在握,广州全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今年年初,在广州市委九届十次全会上,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宣布:广州全力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与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成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驱动双轮”。

        来到广州这座素以“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您可以徜徉于南越国遗址,漫步在北京路的千年古道,流连于万木草堂、大小马站书院群,悠游在岭南画派发祥地“十香园”,穿梭于镶嵌着满洲窗、女儿墙的骑楼古巷、登临于广州塔……不经意间翻阅这座城市的历史,品味浓郁的书墨余香,用心触摸羊城的千年文脉。

        2010年5月,首次由省会城市承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在广州盛大开幕,艺术的热流涌动云山珠水,《风雪夜归人》、《红帆》、《生命阳光》、《刑场上的婚礼》、《八层半》等作品文华吐芳,硕果累累。“九艺节”首创“中国优秀舞台艺术演出交易会”,国内外参展机构506家,成交金额1.77亿元,《东方天籁》等5个剧目签约各国巡演共186场。中央领导视察演交会后指出,“这是文化产品走向市场的重大创新,是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成功尝试”。

        站在位于广州新中轴线的海心沙广场上,放眼望去,广州塔、花城广场、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新图书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尽收眼底……这里,是珠江新城的核心,更是今日广州的文化中心,汇集了一流的文化设施。

        广州要成为世界文化名城

        5年来,广州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国际漫画节、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广州民俗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形成品牌。2010年,吸引了58个国家和地区的576部影片参评参展,国际漫画节交易额达26.9亿元,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719.3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87%。广州北岸文化码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

        5年来,广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丰硕。文物普查共查出5000多条有价值的文物新线索,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50处。目前,广州正推进南越国遗迹和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建设“南粤先贤馆”,恢复重现十三行历史文化风貌。

        5年来,广州文化体制改革走出一条创新之路。26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8家文艺院团全部转企改制。2009年,广州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

        今后10年,广州将全面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市公益文化事业建设水平明显提高,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把广州建设成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兴旺、文化体制完善、文化设施先进、文化环境优良、城市文明程度高、区域文化中心地位稳固、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的文化强市。到2020年,城市文化开放度、集聚度、知名度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力、传播力显著增强,把广州培育成为具有深厚历史内涵、浓郁地域特色、强烈时代特征、鲜明文化品格、高度创新精神、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世界文化名城。(本报记者  吴春燕) 

        让更多大师名家定居广州

        中山大学副校长、教授  陈春声

        一个城市能否成为“文化名城”,取决于本地人的认同感和外来者心目中的美誉度。我们面临的困难包括:一是市民的文化认同和现代市民意识有待提高。二是文化资源“建设性破坏”的局面有待改变。三是城市文化景观有待大力改善。四是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定居的大师和名家还是太少,国际一流学者对广州的关注也还不够。现阶段可以考虑吸引更多卓越人才定居广州,使广州成为学者和文化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世界文化名城有三个功能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张振刚

        世界文化名城应该有三个功能。首先是要有很重要的文化策源功能。其次,要有汇聚八方资源的良好环境。第三,还要有重要的传播功能,将广州特殊、先进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理念、文化品牌、文化力量传播到全国各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十二五”广州文化产业年增15%

        广州市广电与新闻出版局局长  陆志强

        “十二五”期间,文化广电与新闻出版局将着力建立和完善支撑文化强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的“六大平台”,要实现每年文化产业15%的增长速度。到了201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产值要超过1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以上,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的前列。

        盘活广州历史文化的遗产

        广州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  黄淼章

        广州目前是全国最多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市。关键是要将我们历史文化的遗产盘活,集中财力,下决心开发一批有知名度,历史文化价值比较高,岭南地方特色鲜明的项目。比如,做大做强南越国博物馆、重建沙面建筑博物馆、抓紧建设南粤先贤馆和南越博物馆陈列大楼等。

        主打“世界商贸文化名城”

        广州市社科联主席  顾涧清

        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和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主线应该是世界商贸文化名城,我们应该将文化和商贸进行深度的融合,通过商贸文化产业化,城市才会成为巨大的点金石和聚宝盆。广州的商贸文化特色非常突出,希望下一步落到实处,比如在文化公园建十三行博物馆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