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5日 星期四

    泸州酒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5日 12版)

        巷深酒香

        □ 孟 飞

        “酒好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流传甚广,可它的出处却鲜为人知。187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出任四川学政,泊船泸州时,他早闻温永盛酒的盛名,派人去买,谁知仆人经久不回。原来温永盛酒坊在深巷中,要蜿蜒很久才能寻到,所以耽误了时间。张之洞打开酒坛,顿时就觉一阵沁人心脾的酒香扑面而来,他品酒后意犹未尽,遂循香问道,亲至温永盛酒坊饮酒。在这个泸州酿酒家族的酒坊里,高朋满座,酒坊外载酒的马车延绵不绝,江边盛酒的船只往来不断。如此繁盛的景象让张之洞感叹,真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啊。乘着酒兴,他还当场留下了“酒好不怕巷子深”和“川中佳酿,于斯为盛”两幅墨宝。从此,“酒好不怕巷子深”就成为了人们描绘美酒的佳话。

        泸州酒史

        □ 古梓烨

        泸州是我国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1983年,泸州市郊出土的第8号汉棺上的巫术祈祷图中,两巫师高举酒樽,昂首相对,证明泸州当时不仅有酒,而且已懂得“酒以成礼”。宋人编成的《文献通考》记载,泸州每年征收的酒税在一万贯左右,占地方商税收的十分之一。

        宋代泸州人已掌握了烧酒制法。当时的大酒,在原料选用、工艺操作、发酵方式以及酒的品质等方面,都与今天泸州酿造的浓香型曲酒非常接近,可以说就是今天泸州老窖大曲的前身。

        明代酒城泸州又开始了新的发展,结果之一就是使当代的泸州人拥有了现存最完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具有400多年悠久历史的泸州老窖窖池。泸州老窖陈列馆里,珍藏着一只乳白色筒形粗瓷包装酒罐,上写“三百年老窖”,背有“豫记温永盛酒厂”的款记。据温氏11代传人温筱泉先生回忆:同治8年(公元1869年),温家九世祖温宣豫从泸州舒聚源酒坊购得十口陈年老窖池,酿制三百年老窖大曲。这一包装证明了大约在19世纪70年代,已有三百年老窖大曲的名称出现。

        酒国诗录

        □ 张 洋

        “诗成酒力雄”,自古以来,酒后吟诗,诗中带有扑鼻的酒香。

        早在汉代,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就写下了“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促吾悠思兮,落笔成赋”的辞赋,对泸州酒的醇香倾倒不已。

        苏轼在宋嘉宗四年,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一起游泸州,写下《浣溪沙·夜饮》:“佳酿飘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间,三杯未尽兴尤酣。”黄庭坚曾因贬谪来泸州住了半年,也吟出了“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的诗句。

        明代诗人扬升奄邀请朋友饮酒作诗,总会开怀畅饮泸州小市酒:“玉壶美酒开华宴,团扇熏风坐午凉。”他与好友简绍芳分别,送行时写道:“艳曲荧弦别思长,华灯相对少晖光,江阳酒熟花如锦,别后何人共醉狂。”

        被称为“巴蜀第一才子”的张问陶,留下了2000多首诗,大部分描写泸州的酒和泸州的风土人情。他写道:“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旗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含香给客橙。”诗中写出了泸州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酿酒业的兴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