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瘦,精干,干起事来雷厉风行、风风火火。这是记者当时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见到陈本善时的第一印象。在玉树地震一周年的今天,这个印象依然清晰。
说实话,刚见他时,记者并没有过多留意这位身穿军装的医生,毕竟在灾区,每天都可以见到很多部队救护人员,但是,当记者跟随他出诊,看到灾区群众对他充满热爱时,当记者遭遇严重高原反应,他端来一杯自制的“大锅汤”,十几分钟后所有症状神奇消失时,陈本善——这个名字,深深印在记者心里。
与他相熟后又发现,陈本善,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个善良、本色、平凡的人,对人的热情可以用“掏心掏肺”来形容。
陈本善,熟悉他的人称他为“名医”,更有人称之“神医”,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般中医是单手号脉,他却是双手号脉。一搭上病人脉搏,瞬间就能找到感觉
2009年7月我做了输卵管介入再通手术,8月是复查的时间,当天做手术的人较多,我无意间遇见了一位校友,她因双侧输卵管堵塞,医院让她直接用试管方式怀孕,但失败了。经同事介绍,她到陈本善医生处吃了两个月的中药,一侧输卵管竟然通了。她难以置信,做了碘油造影,果真通了。说这话时,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我被打动了,立即寻问了陈本善医生的联系方式。
到网上一搜索,陈本善医生的情况很详细,与我有相同经历的人更多,都是报喜的。但陈医生的号太难挂了,我就发动了朋友、同事一同加入挂号行列,可一个月也没有挂上号。
那一天,我没有看上病,但对陈本善医生有了认识。回家后第二天就发生了奇迹,我挂上了号。
终于到我了,把双手放在桌上,陈本善医生只号了几分钟,笑着对我说:“你左边不好对不对?先去做个B超检查一下,再来开药。别忘了下次来时要记得报喜哟。”
神了,真神了,我并没有告诉他自己左边输卵管堵塞呀,他是怎么知道的?那一刻,我忘了原先准备问他的许多问题,兴高采烈地就去做检查,拿药了。
很快,我如愿以偿,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结果:我怀孕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这是网上一篇很普通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在网上满目皆是。
来到陈本善在昆明公安边防总队医院中医院那间狭小、简陋的办公室,除了满目的锦旗、感谢信外,最多的就是门外长长的病人队伍。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任何人描述这般情景我都不会相信。
常言道:慢工出细活。稳健、细腻为中医行医的一大特点。但陈本善看病速度可谓惊人,一般一个病人十几分钟,这般风风火火走马灯般应对络绎不绝的患者,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我诊病快的风格缘于两点:一是当快则快。我这个AB血型的人历来喜欢快节奏、高效率做事。三五分钟可以办完的事,为啥要拖延呢?就拿双手号脉来说,我在双手号脉的瞬间,就能找到感觉;二是情势逼人。你看到了,病人天天排成了长队,仅挂上号的我每半天就要看60到70位病人。远道而来没挂上号的、年老体弱没挂上号的,我不能不看呀。所以,超出预定人数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我动作不快点能行吗?患者这么信赖我,我得尽心尽力呀。”
因为他的治疗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特别是他这种快刀斩乱麻的诊病效率,让他身上神秘的光环一圈圈地套了起来,越套越厚,各种传说也越来越神。
人应该有股神劲。特别是中医,自古以来,有名的中医都被人传得神乎其神。但真正的医生是“神医”吗?我认为不是,只是他比别人更有本事而已。这种本事有各种各样的功底构成,陈本善神奇的医术是由哪种功底构成的呢?
我要好好探索探索。
汶川、玉树、舟曲……这几年几乎所有的灾区都可以见到陈本善的身影
“快抬进来,马上检查,及时手术!”2008年5月17日,汶川县漩口镇废墟上,一幸存者被救出后,伤情迅速恶化,随时有生命危险。
14日凌晨就率134名官兵翻山越岭赶到灾区的陈本善,作为第一支抵达漩口镇开展医疗救护的队伍,他二话没说,在刚搭建的野战医院里,把手搭在一个病人腕上。仅30秒种,陈本善就说:“他是因为在废墟下压得时间太长,出来后一放松,体内积蓄的毒素释放所致。别着急,我来想个办法。”
说着,他走出帐蓬,快步走到附近的山坡,似乎很随意地采集了枇杷叶、车前草、金银花等当地植物,洗净,点火,进锅,15分钟后,药煎好了,他亲自端到病人身边,一口口地喂病人服下。
次日凌晨,这位伤者度过了危险期。
“叔叔,我妈妈快不行了,你救救她。”“在哪里?快带我去!”在汶川灾区的一天早晨,陈本善的帐蓬口出现了一个小女孩,从她急促的话语里,陈本善感到情况危急,立即来到患者家中。
这位母亲在地震中左小腿被砸伤,4天前在镇医院紧急包扎并缝了9针,由于不能走路到镇医院看病,伤口发炎,只能让5岁的孩子找医生。
陈本善轻轻拆除了这位母亲腿上发黑的绷带,清洗了伤口,敷上消炎药,又拿出镇痛药说:“大嫂,这些药你先吃着,慢慢就会好的。”不久,这位大嫂的病就好了。
至今,在陈本善的办公室里,还挂着一块发黑的红条幅,上面歪歪扭扭地写满了人名。这是汶川灾区宇宫村全体村民写给陈本善和他的医疗队的感谢信。
“尊敬的陈院长及云南边防医疗队:
没能和你挥手道别,我们好遗憾。
知道你很忙,可还是想打扰你一下。你和你的战友们,不远千里来到我们灾区,用你们的微笑,治疗我们的创伤,更用你们精湛的医术,治疗我们的伤病。你们是走正步的白衣天使,是祖国和人民坚强的堡垒,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祝你们一生平安。”
陈本善说:“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想起在汶川的日日夜夜,那里的百姓太纯朴了。我永远忘不了一件事:因为我为一位老人治好了伤,他的两个儿子给我送了一口猪来。我不要,把猪送回去了。一口猪对这些灾区的人来说值多少钱呀,但他们还是送回来了。再送回去,他们竟然把猪杀了又送来了。我真的感动了。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明白一口猪对一家人生活的重要性。我只给群众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却为我掏出了心,我只有用百倍的努力,为他们服务。当医生不易,当大医生更不易,要时刻想着群众,为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负责。”
这让我起了在玉树灾区时跟随陈本善的一次出诊。
2010年4月18日,陈本善来到东巴乡东凉村巡诊,这已经是他第六次来到这里了。
刚进村,一群藏族同胞就挥着手找来了。虽然不会汉语,但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陈院长已经非常熟悉了。
陈院长忙着给村民治病时,随行医生对记者讲起几天来他救助群众的事。
巡诊中陈本善发现有位孕妇家还没有分到帐篷,就专门安排人给她家送来一顶帐篷。因为不知这个孕妇的姓名,他就让人一家家地去问去找,终于找到了她家。这位孕妇激动地拉着送帐篷的医生的手,连连称谢。
说起陈本善在巡诊中帮助藏族同胞的事,同事们说了一件又一件。他此次来灾区,口袋里带了4000多元现金,都送给受灾群众了。
正说着,在陈本善指导下煮的大锅汤好了,村民们拿着碗、杯等器具依次排队前来领喝。据说这种专配的大锅汤,可以消肿止痛、防疮、治感冒,特别对高原反应有相当的疗效。一位藏族妇女说:“他这个药很神奇,我们前几天喝了后,身体感到好多了。”陈院长说,自15日以来,他们已为灾区群众煮了32锅大锅汤。
“这几天有好几拨藏族同胞来到驻地谢我。他们说的话我听不懂,但他们的手势我可以看懂,他们都会竖起两个大拇指,表达他们的谢意。他们其实不是在谢我,而是在谢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陈本善边说边抚摸着一个小孩的头。
“前两天,青海省委书记强卫专门来看我,说我是高原神医。我说,汶川大地震时,我也用自己的技术治愈了许多病人,现在还是一样。只要这里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在灾区服务。”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在村民们依依不舍的目送下,陈院长和他的医疗巡诊队离开东凉村。这是他们几天来最早返回的一次巡诊。“他们都说我走得太快了,跟不上我。其实我们来这里干什么,不就是抓紧时间为受灾百姓服务吗?”陈本善说。
一个从小吃过苦、受过累的孩子,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里得到了最好的舞台
15岁,一个太年轻的孩子,因为部队是个能吃上饭、穿上军装的地方,对他有着巨大的魅力,于是瞒了年龄走进了军营。
云南省是植物王国,生长着难以计数的草药。出生在偏远乡村的陈本善从小就打着赤脚,在山上放牛割草,见过各种各样的植物,但那时,他只是从家人或村里老人那里知道一些简单的知识:这种草吃了可以缓解肚子疼,那种草吃了可以治头疼,这草具体有什么药性,他并不知道。
因为机灵、能干,陈本善被领导看中,当了连队的司号员和通讯员,这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小号吹得呱呱叫,事情做得有板有眼。第二年部队选拔卫生员,几位领导众口一词:小陈这个人挺机灵好学,又吃得苦,他学卫生员,准行!
就这样,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陈本善,被破格选送到卫生队。打这时起,陈本善成了个身穿白大褂的医生,而且是终身职业。
8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只能学个简单知识,也就是包扎、打针吧,连队卫生室很小,也没有什么药,只有一个药箱,一个听诊器,能做什么呢?
回忆起当年,陈本善说:“当时连队白天没有太多的事,我就上山找药去,我听老乡说过,这山里有许多中草药,背上背篓天天上山采药。不知道的草药怎么办?我就看《云南中草药》这本书。边看边找,边看边采。特别是相邻村里有位老中医,我就登门恭恭敬敬地请教。晚上,战友们都睡了,我就点起煤油灯,苦读中医药典,做笔记。那段时间,我可是真下了苦功。”
机遇总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着的。突然间,连队里爆发了流感,战友们都被击倒了。陈本善立马上山采来名为“贯众”的草药,架起大锅熬成药汤让战友们喝。一连5天,战友们都摆脱了流感的困扰,精神抖擞地重新开始了训练。这下子,陈本善是个“神医”的传说,第一次如长了脚的知了,传遍了方圆各村。平时就缺医少药的乡村百姓,仿佛看到了救星,纷纷找到连队卫生室,指名道姓要陈本善看病。
“16岁,在别人家里,还是个会撒娇的孩子,我却开始了治病救人的工作,坐诊了。想想都后怕,当时我可以说没什么深入的医学知识,只有一颗对战友和百姓负责的心,也不知道害怕,就干起来了。”陈本善的话令人深思。这也激发起陈本善刻苦学习的劲头,他对中医理论的钻研更起劲了。
一件事,让陈本善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村里有位老人突然头疼不止,家人找到陈本善后,他按一般的头疼进行治疗,但效果不理想。无奈中,他动员病人去县医院看看。当他陪同病人到县医院检查后才知,老人患的是高血压,再晚一点送来,就有生命危险。这事让陈本善医生反思了好长一段时间:怎么我就不知道他是高血压病呢?看来我还得多学呀。
从此,中医药典,他每天必读;中草药名称、配方和用途,他分门别类笔记脑记;常用及重点穴位,他逐个在自己身上找感觉。事情也就怪了,别人看来十分枯燥、难记的中医药典、中草药名称,他却过目不忘,牢记在心。采药中,他常常亲自尝尝,看看这药到底是个啥滋味。
支那乡一位年过6旬的老人突发脑血栓,奄奄一息,家人把棺材都备好了。陈本善听说后,立刻赶到家里,双手把脉后,心里有了底:老人还有救。他先以化痰药为其缓解缺氧症状,再用针灸辅药物降血压,并为老人灌服,整整守了七天七夜,老人终于转危为安。这事轰动了整个乡村,陈本善再次被冠以“神医”称号。
部队正是看中了陈本善独特的本领,及时将他送到云南省中医学院深造,让他对中医学理论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当时我们对记各种中药名称头疼死了,特别是对一些理论知识的掌握,记多次都记不住。陈本善当时虽然是个学生,却经常有人找到学院里请他看病,晚上他找我补习白天的功课时,经常是我才讲了一遍,他就记住了。我很奇怪:他的记忆力怎么这么好?他笑笑说,这些他早就知道了。他走的是一条我国中医发展的路,老师教、自己学,再进入学校深造。而我们进学校时什么也不懂,一张白纸,当然没有他学得快了。”陈本善医生的爱人说起当年的情况,仍是一脸佩服。虽说她现在也是一位身披大校警衔、担任中医科主任的医生,但在这一点上,她还是自认不如陈本善。
双胞胎姐妹马惠玲、马惠敏于1994年同时被查出患了肝硬化,马惠玲更是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在多方求医无助的情况下,她们俩找到了陈本善医生。“陈医生,请您救救我们。”悲切的求助声让人动容,陈本善医生宽慰她们说:“你们既然信得过我,就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有信心,病能好一半。一定要记住呀!”
在陈本善的精心诊治下,姐妹俩几付中药服下去,病情开始出现转机,稳步好转。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当初被判不治的姐妹,在陈本善医生长达17年的严密跟踪治疗下,至今仍有滋有味地生活着。
在记者采访时,正巧遇到来自泰国的一个团队在陈本善医生这里治疗。一问才知,这样的外国团队每个月都有好几批。陈本善开创了云南省医疗旅游的先河。
泰国陆军中将素探5年前知道陈本善后,每个月到昆明来看一次病,曾经的肾病、血压高、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有了很大好转,许多给他看过病的医生对他现在的状况很奇怪,觉得没有经过开刀等治疗病状就没了或减轻了?对此,他心里有本账。
说起陈本善被国外患者认同的事,也很“神奇”。一位泰国大商人在云南经商多年,总也治不好自己的病。一天他乘坐出租车时,无意间看到一个医院门前排着长队,就问司机:这些人在干什么?司机告诉他:他们都是找陈本善医生看病的。他马上下车,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陈本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曾求治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病被陈本善治好了,他也成了陈本善在泰国最好的宣传员。
群众冠以“神医”称号一定有它的道理,但“神医”自己却认为自己并不“神”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最让人称奇的是它的诊疗手段:望闻问切。
望诊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的变化,从而诊断病情的方法,被列为四诊之首,并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这是因为人的视觉观察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病人的神色形态等方面的外部表现,只有通过望诊才能了解,这些又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与嗅觉来辨别病人异常声音和异常气味,从而获得有关临床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听声音包括呼吸、语言、咳嗽、呕吐、呃逆、嗳气之声。嗅气味包括口气、鼻气、汗气、痰涕之气、二便之气、经带恶露之气与病室之气。
问诊是医生通过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问诊是临床诊察疾病重要的一项,在四诊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正如《素问·征四失论》所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其中。”
切诊就是医生用中指按关部脉,食指按寸部脉,无名指按尺脉。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寸、关、尺代表肺、脾、命门。病脉有十二种最常见脉象:浮、沉、迟、数、细、弦、濡、滑、涩、结、代、促。
看陈本善诊治病人,从病人进入他视线的第一眼起,他不经意的一瞥,病人状况就了然在心。再双手把上病人的脉搏,几秒钟,病人所有症状基本了解了。再很随意地问几句,诊断就结束了。
一位女性进入陈本善的办公室,诊断快结束时,陈本善医生不经间的一句话:“你的病与你奶奶有关,她对你影响很深。”病人瞬间泪流满面,最后痛哭流涕地告诉陈本善,正因为奶奶的去逝让她永远不能原谅自己,所以现在才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此时,陈本善已把药方递到了她的手里。几句安慰的话,让病人感动。
目睹了这一切,记者心里涌出了极大的好奇:“你怎么知道她的情况?她可是从湖北来此看病的呀?你以前认识她?”
“我从没有见过她。当她刚进来时,我就发现她脸上不对劲,再仔细看,她的状况心里就有了数。再号了脉,她的所有状况我就都知道了。说不清,你说是猜吧,我却每次都说得清,病人很信服;你说不是猜吧,可我事前并不知道病人的情况,只是一种感觉。”陈本善医生诚实地回答。
陈本善医生的爱人也认可这种感觉。她认为,正是中医几千年传下来的望诊等几方面的有机结合,让有经验的医生从病人的神态上就能看出几份病况来。因为人的脸上等处都与内脏有相对应的部位可以看出端倪。
说陈本善“神”,有谁知道,他为了更好地识别中草药,至今还坚持每个休息天上山采药。从山上摔到山脚,遍体鳞伤不说,仅品尝中草药他就曾中毒近100次,有几次险些丧命,以致于让同样学过中医的妻子吓得哭个不停。据他自己称,从医后他亲口品尝的中草药达3000多种,个中风险之高,可想而知。
人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个人辉煌的今天,没有人想看看他的昨天。更主要的是,人们往往只看到他事业辉煌的一面,却很少看到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与陈本善医生上山采药,面对满山的草木,在记者的眼里只有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为人类提供了这样好的自然环境。但在陈本善的眼里,这里都是宝。“看,这是两面针,那是狗尾巴草,那是……”陈本善一路走来,如数家珍。当看到自己也不熟悉的植物时,他首先是闻一闻,再抓一把放在嘴里尝一尝,也能说出大概能治什么病了。他还常常有童心之举,采一些山间野草作为餐桌上一道美味小菜,让人大快朵颐。
大胆、细心、认真、敏感,这就是陈本善医生之所以被众人称之为“神医”的精髓所在。这种综合性的精髓,让他成为病人眼中的“神”,他却自嘲地说:“我还是我,一个部队培养出来的医生。为群众解除病痛是我最大的快乐。”
(本报记者 王瑟 任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