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5日 星期四

    阳春德泽、万物生辉之际,哈尔滨师范大学迎来六十华诞。六十载励精图治,六十载革故鼎新。
    在六十年的风雨砥砺、沧桑更迭中,哈师大人秉承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求真奉献”的教育精神,孕育了“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人文风范。游寿、苏渊雷、戚佑烈、张志岳、吴中匡、齐亮祖、唐文中、张锦池、李集临、王海廷、王宗清、汪立三、孙慕天等老一辈师大学人躬耕杏坛,化育桃李,他们的光辉不因时光的流逝而封尘,更因其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精神底蕴而历久弥新。建校六十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33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燃烧着火一样的青春,倾注着满腔的智慧与热忱,展示着谦谨的学风和深厚的素养,以优异的成绩诠释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所走出的一条辉煌之路。

    风雨行知六十载 甲子回眸纪风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巡礼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5日 07版)
    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杯”第十届全国机器人大赛暨FIRA世界杯机器人大赛中国队选拔赛上,哈师大学生在类人型机器人项目比赛中获得举重比赛冠军和双人舞比赛季军的优异成绩。
    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学校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行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
    学生在做证券投资模拟操作。
    学校举办“黑土国魂——大型爱国主义诗词歌会”

        沧桑更迭薪火传,蕴积涵育

        栉风沐雨,沧桑更迭;孜孜以求,薪火传承。

        哈尔滨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为1946年我党在东北解放区以教育家陶行知的名字命名的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1951年正式成立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扩建为哈尔滨师范学院,1980年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1981年5月,哈师大被确定为五所省属重点高校之一。学校进行了教育改革的初步探索,为学校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时期。2000年至2002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呼兰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农垦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物资职工大学并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师大领导班子抢抓历史机遇,拓展学校办学空间。2002年,学校在完善江南校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自筹资金在松花江北岸毗邻太阳岛建设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校区。学校完成了专业改造升级、师资队伍素质提升等工作任务,使四校进行了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办学实力与活力,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9月,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雄厚的教学与科研实力,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面对中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新形势,2007年,学校党委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提出实现由“大校”向“强校”转变的战略思考,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确立了“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创新发展”新的办学方针,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重点建设文化艺术、教育、语言文化、自然科学和经济与管理类“五大板块”特色优势学科群的强校方略。2008年初,学校提出了“建设强校”的宏伟目标。2009年1月形成了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强校建设方案(2009-2013)》,成为黑龙江省第一所针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制定具体方案的院校。2011年初春,哈师大的发展又开启了崭新的纪元,学校求真务实、凝聚人心、奋发有为,大力推进强校建设,制定并全面实施哈尔滨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充分展现了学校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宏图伟略!

        风雨行知路漫漫,上下求索

        敦品励学,一甲子砥砺精进;弘毅致远,六十载铸就辉煌。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带领下,哈尔滨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奋斗,励精图治,学校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有诸多标志性成果涌现,取得了令人瞩目、为之欣喜的成就。

        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办学领域不断拓宽。60年来,哈师大占地面积已由原来的28万平方米,发展到今天的4个校区共4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由原来的9万平方米,发展到今天的16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由原来的4亿元发展到现在的24.35亿元。目前,学校有26所学院,一所附属中学和一所附属艺术学校;有58个本科专业;1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14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1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按照国务院新的学科专业目录,学校将有5个一级博士授权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在校生4.2万人,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036人,教授、副教授108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454人。图书馆藏纸质图书达381万册,位居黑龙江省属高校首位,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学校建有文博馆、游寿纪念馆、动植物博物馆、艺术馆和荣誉馆,为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供了优越条件;学校兴建了集竞赛馆、游泳馆和训练馆于一体的现代化体育场馆;有能同时容纳万人就餐的新型食堂、温馨舒适的学生公寓、现代化的医疗设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对教学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在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上获得重大突破,获批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适应社会需求,积极优化专业结构,学校的58个本科专业分属文、理、工等9个学科门类,初步建成了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并存、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互为支撑的专业体系,逐步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学校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达到5个,省级精品课程达到32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8项;近5年来获批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12个省级重点专业。2009年,哈师大附属中学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百所特色学校”之一。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学校坚持全方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了“26111”工程和“四个支持计划”等一系列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设立了“领军人才专项基金”,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改革了分配制度,进一步形成了科学的竞争和激励机制,营造了人才成长环境。学校现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共66人,有“龙江学者”、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省级名师、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共63人。涌现出了王选章、陈述涛、傅道彬、冯毓云、卢禹舜、徐晓风、臧淑英、王玉文等众多严谨笃学、学术造诣精深的中坚力量,以及张喜田、李庆霞、陶亚兵、温恒福、隋丽娟、宋文等一大批年富力强、才学出众的骨干教师。近3年来教师获得包括政府文华大奖、全国优秀教师在内的国内外各级各类奖项、荣誉共计357项。

        学校不断加强科研工作,科研总体实力和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2009年,学校召开了第八次科研工作会议,表彰先进,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健全了激励和约束机制,科研经费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学校高层次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经费大幅增长。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83项,其中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17项,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534篇,出版著作405部;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80项。现有4个国家级基地,6个省级和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校现有各类研究所、研发中心51个,由学校主办的14种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入选首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边疆经济与文化”研究基地被评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学术交流基金”,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美尼亚国家科学研究院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学校大力推进学科结构与布局的战略调整,实施“特色兴校”战略。学校以“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以学科促发展”为理念,本着“分层次重点建设”和“特色与创新”的原则,围绕凝炼学科方向、强化学科特色、建设高水平的学科梯队、产生标志性科研成果和高水平学科基地等核心任务,以“五大板块”学科群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学科深层次融合,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目前学校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群)增加到40个,已经初步形成了由重点学科、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特色优势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已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学校在韩国、英国和俄罗斯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其中,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共建的英国伦敦中医孔子学院,两次获得国家汉办授予的“优秀孔子学院”称号。全省唯一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培训中心”设在哈师大,学校已派出汉语志愿者270余名;学校与波兰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了2009哈尔滨“波兰日”活动和“2010黑龙江波兰文化节”,为提升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成效显著。作为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学校党委紧密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学习实践活动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始终不渝地坚守思想理论阵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讲、研、用”四维一体理论学习模式,成为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先进典型。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成就,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学校荣获“黑龙江省高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努力参与社会服务。学校的“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项目被列入黑龙江省高教强省规划和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成为哈尔滨市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学校正以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努力把哈师大江南校区打造成为龙江文化产业的新坐标。近年来,学校成功承办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哈尔滨师范大学杯”中国国家队——冰岛国家队男子篮球对抗赛、中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哈师大赛区)、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黑龙江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成功承接了全国第四次特奥会,努力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桃李芬芳绘锦绣,誉满龙江

        六十载躬耕杏坛,殚精竭虑;六十载春风化雨,立德树人。

        作为龙江大地培育教师的龙头学府,哈尔滨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传统。学校打造精品师范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方位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哈师大的莘莘学子,奋战在教育、科技等各条战线上,许多人成为所在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航者,为国家和地方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倾注了全部力量。

        学校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着力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哈师大党委始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树立全方位育人意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和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哈师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20世纪80年代,学校开展从史入手,开展“忆、摆、比”自我教育活动,得到了黑龙江省委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在全省范围内得以推广。1984年7月,团中央在学校召开学习教育活动现场会,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锦涛同志及各省、市、自治区的与会代表160余人来校听取了学校的经验介绍。学校逐步形成了以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献身教育、爱岗敬业、知行合一的行知精神,扎根边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北大荒精神等为内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熔铸了哈师大人丰厚的思想精华和博大的人文情怀。

        学校注重强化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具有时代气息,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多名教师在黑龙江省“两课”教学大奖赛中获奖,有多名教师获得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荣誉称号。在全省高校率先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使马克思主义在广大青年学子中广为传播。

        学校十分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打造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品牌。早在1984年,团中央第一次提出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时,哈师大便迅速响应,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此项活动,27年如一日地坚持至今。1997年以来,学校连续12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校目前共建立志愿服务基地近200个,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学生总数累计达10万人次,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达75万小时。学校的爱盟社被团中央授予“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 荣获“黑龙江省首届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奖”。

        学校通过在学生中开展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哈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学校优良的大环境里得以熏陶,在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中得以陶铸,在经历各种考验过程中得以彰显,涌现出了“给我一根时代的纤绳吧,中国的大车我们拉!”——一心植根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李光武、拾到10万元现金主动归还失主的马培武、双目失明仍自强不息执着于自己的钢琴之梦,并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窦文慧等一大批不同时代的先进青年。

        学校始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全力打造精品师范教育。作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哈师大始终把教师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要、强校之路,确立了教师教育在学校教育事业布局中不可替代和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哈师大校长王选章曾谈道:“作为黑龙江省师范教育龙头,哈师大必须彰显精品师范教育特色,扛好龙江师范教育大旗,为黑龙江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学校大力实施“精品师范”战略,以实现教师教育发展的目标。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始终以培养复合型师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全方位、多渠道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以广泛和丰富的课外科技学术活动为途径,以学生科技学术社团和学生课外科技小组为载体,加强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目前,学校已建成409个实习实践基地,加强创新教育的实践技能锻炼,聘请知名学者、专家、管理者等进入课堂,形成内外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近几年来,学校共组织各类学生实践创新活动500余项,参与的学生超过4万人次。学校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近三年支持学生研究项目520余项,在读本科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80余篇。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为学生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创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新局面。

        近年来,哈师大学子在国内外多项赛事上屡获殊荣,佳绩不断。作为省属师范院校且参赛选手均为本科生的哈师大仿真足球机器人代表队,连续两次获得足球机器人“世界杯”冠军,一次获全国第十届类人机器人大赛举重冠军,骄人的战绩使业内人士惊叹不已。“弘远教育咨询公司”创业团队勇夺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铜奖。“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每次都有哈师大专场演出;2010年男声合唱团获“央视青歌赛”合唱组优秀奖,是黑龙江省和全国高师院校合唱团在“央视青歌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哈师大学生还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英语演讲比赛黑龙江赛区一等奖、全国和全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影评大赛集体金杯奖、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金牌、中国象棋世界冠军等众多奖励和荣誉。

        目前,学校拥有黑龙江省高校中教师教育领域唯一的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校充分利用“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等机构设在学校的优势,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教育和培训,通过函授、“高中骨干教师岗位培训”、“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教育硕士等形式,充分发挥了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作用。为基础教育提供全方位服务。据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统计,黑龙江省中学教师中哈师大毕业生占58%,全省中学骨干教师中哈师大毕业生占62%。

        壮志宏图展伟业,续写华章

        崭新征程,追求卓越;凝聚精神,见证未来。

        多年来,学校发展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得到了各级领导同志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胡锦涛、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学校视察指导。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增添了无穷动力。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和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态势,学校出台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聚精会神谋发展,以人为本求和谐,抓住机遇搞改革,着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定位准确、规模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质量效益显著、优势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哈师大党委书记付军龙说:“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工作方法,大力推进各方面工作的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我们坚信,只要方向正确,措施扎实,就一定能取得各项改革的成功、各项创新的成果,就一定能早日实现建设强校和高水平大学的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员工正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坚定的意志品格、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大力实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强校建设步伐,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哈师大事业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徐德荣 王琰 张建新 裴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