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8日 星期四

    又踏层峰望眼开

    ——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成就综述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28日   11 版)

        “剧目接地气,有着深厚生活基础;演员有神气,当哭则哭当笑则笑,当幽默就幽他一默;改革有志气,措施得当。”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冯双白不久前在河北大厂评剧歌舞团考察时的由衷感慨。大厂评剧歌舞团转企改制一年多来,主动对接市场、开拓市场、创造效益,实现了“出人、出戏、出效益”。公司艺术创作部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创作了一批专题艺术作品,在全国、全省巡回演出,目前每场演出费可达到6万至10万元,最高每场可达到30万元。

        大厂评剧歌舞团只是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小亮点”。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十一五”时期,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行业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全国共核销事业编制17.2万多名,共注销事业单位4300多个;文化市场空前繁荣,电影产量由2003年的100部以下上升到2010年的526部,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

        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时期,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空前繁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一批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相继推出,硕果累累、亮点频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华夏大地上正在绘就一幅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绚烂图卷。

        新闻出版转企改制:

        促“小舢板”变“航空母舰”

        2010年12月30日,一个将被我国新闻出版改革史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工作如期完成。

        列入此次改革范围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148家经营性出版社中,除中国档案出版社停办退出,8家出版社未在中央编办核定过独立的事业编制外,其余139家出版社均核销了事业编制,共计1.8万多名;144家出版社全面完成了转企任务,其余3家出版社进入扫尾工作。

        “高效,稳妥,顺利。”谈及这场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改革,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说,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出版单位积极主动、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是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得以如期完成的四点经验。

        力度空前的优惠政策是推动转企的强大杠杆。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有关负责人纷纷表示,中央在对转企出版社征收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增值税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多项政策优惠给出版社的改革发展以巨大支持。

        改革更直接的动力,来自出版社对“不改革就没出路,不改革就没发展”的清醒认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社发展比较缓慢,慢在什么地方?就是慢在了改革上。”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感慨道。自2007年起,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着手为转企改制做准备——冻结事业编制,新录用员工实行劳动合同制,逐步打破事业编制与合同制员工身份界限,缩小收入差距,淡化身份意识。

        如今,这家出版社各项效益指标大幅提高。《儿童文学》《幼儿画报》等报刊月发行量均超百万,2008年至2010年实现年增码洋1亿元,生产经营一线员工积极性大大提升。

        早改早受益,发展更有力。对此,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朋义深有感触:“如果不改制,作为事业单位的出版社不是市场主体,没有上市融资的资格,也就无法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

        新闻出版总署对30家转企后的出版集团公司调查显示,与2009年相比,完成转制的出版集团总资产平均增长22%,图书销售平均增长15.3%,利润平均增长35.8%,图书再版率达到60%,呈现良好发展局面。

        “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只是与市场接轨的第一步,要把刚刚下水的‘小舢板’变成实力强大的‘航空母舰’,还有艰巨的任务在后头。”柳斌杰表示,下一步主攻方向是在市场主体到位的基础上,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出版企业股份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力打造中国新闻出版的“航空母舰”。

        服务升级、票房飘红:

        中国电影迎来“黄金机遇期”

        今年正月初一到初三,井冈山市电影公司放映员韩海龙在夏坪村、口前山村和麻山村放映了3场电影,《举起手来》《夜袭》等抗日题材的影片每场都吸引了百名以上的观众,其中一半以上是孩子。

        在文化体制改革大潮中,农民免费看电影如今已不是新鲜事。截至2010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所确定的“一村一月放映一部电影”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农村流动放映已基本完成了从胶片到数字放映方式的转变。目前已组建农村电影数字院线240条,数字电影放映队4.1万多支,拥有数字放映设备4.2万多套。

        “十一五”是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发展不断深入推进的5年,电影行业先后实施了电影企业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电影院线制改革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这些改革政策和措施,促使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升级,同时为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搭建了一个坚实平台,中国电影发展迎来“黄金机遇期”。

        目前,35家国有制片单位、204家省市电影公司和293家电影院已经完成转企,正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同时,电影企业正在通过资源重组、股份制改造、发行企业债券、利用银行贷款、上市等多种融资手段扩大规模,壮大实力,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在连续6年亏损后,于1998年注册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彻底告别事业体制,开始构建大电影产业链。今天的长影,已形成了电影、电视、洗印、旅游比翼齐飞的四大产业,年利润稳定在3000万元以上。“即使拍片有风险,长影20年内也不会死。”长影集团前任董事长赵国光自信地说。

        在产业化改革的推动下,“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影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全国城市影院从2002年的1400余块银幕,迅猛增长到2010年的6200块,平均每年新增银幕500多块。

        “这样的发展速度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罕见的。值得欣喜的是,2010年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新增影厅数均达到全国新增影厅数的40%以上,影院建设取得可喜进展。”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说。

        在院线制改革及影院建设的多重动力作用下,电影市场扩容明显,票房成绩屡创新高。在2010年的总票房中,国产影片票房总额为57.34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6.3%,成功抵御了以好莱坞大片为首的进口影片的冲击,其市场份额连续7年超越进口影片,有力地坚守了民族文化的阵地。

        国有文艺院团:

        冲破“体制藩篱”搏击“市场大潮”

        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历程中,有这么一串具有“吃螃蟹”意义的标志事件:

        2003年,云南丽江民族歌舞团吸收社会资本实行股份制改革,成为第一家员工持股的转制院团;

        2004年,江苏11家省直院团集体转企改制,组建第一家省级演艺集团公司;

        2006年,中国木偶剧院转企改制,成为第一家由民营公司控股的转制院团;

        2009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创造了中直院团整体转制的纪录;

        2010年,重庆演艺集团与美国恒创娱乐签署协议,首开国有院团购买海外演出剧场的先河……

        自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从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到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一路探索,一路突破。今天,一大批国有文艺院团从“体制藩篱”中闯出,奋力在“市场大潮”里搏击,逐步探索出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院团改革发展的新路。

        来自文化部的最新数字显示,2009年全年共有69家国有院团转企改制,2010年新增340家,2011年第一季度即新增53家。目前,已经有514家国有文艺院团已经或正在完成转企改制,近两年转制院团的数量为过去6年总和的近9倍。安徽、河北、宁夏等地已基本完成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任务。 

        一批龙头演艺企业迅速成长,136家国有文艺院团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为46家演艺集团公司。其中,省级集团公司11家,省会和地市集团公司35家。

        一批文艺新秀脱颖而出。江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让17岁的青年昆曲演员单雯当上了主角。天津市杂技艺术有限公司专门为2007级新学员开设单项节目15个,新秀不断涌现。

        一批优秀作品登上舞台,《1699·桃花扇》《梦回长安》《时空之旅》……这些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都来自于转制院团。

        一份份成绩单令人欣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次年,集团总收入超过1.7亿元,同比增加5000多万元,人均工资是2009年度的近3倍;辽宁省营口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后,4个月的演出收入比改革前全年总收入还多110%。

        一项项探索、一组组数据,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国有文艺院团作为文化体制改革中最特殊、最复杂也最艰巨的领域,改革已呈全面推开的态势。如安徽省芜湖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承宪所说:“大胆进入市场、积极开拓市场,勇于接受市场的检验,是国有文艺院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全国总计有2000多家文艺院团,任务还很艰巨。”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说,下一步改革,艺术生产中“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要重点抓好改善艺术生产条件、丰富剧目数量、保证艺术产品质量等工作。

        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到今天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文化产业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十二五”大幕已启,文化体制改革势必更趋深入:进一步提高文化自觉,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趋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用精彩纷呈的文化产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新华社记者 周玮、白瀛、黄小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