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7日 星期三

    走出见物不见人误区

    □胡雪梅

    胡雪梅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27日   15 版)

        一位著名华裔科学家到国内一个科研机构参观后感叹:这里对外展示并津津乐道的多是先进的仪器,而不是一流的科研人员,他们重视的是设备而不是人才。

        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硬件太寒酸,留不住人才,更谈不上能够吸引人才。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也许背后的真实原因是因为科研成果需要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漫长,且未必有成果。漂亮的大楼、高级的设备,却只要投钱就可以立竿见影。然后,还可以向上级汇报改善科研条件的“经验”,进一步申报更多的经费。

        以上现象表明,一些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见物不见人”的思想观念和习惯做法仍在制约着人才开发效益的提升。“见物不见人”的旧观念不破除,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就难以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人才队伍建设就难以有序推进。

        美国经济学家经测算后得出,1900-1957年,人力资本投资实现的利润增加是物质资本的5倍。人力资本是以劳动者的质量或其拥有的技术、知识、工作能力所表现出来的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都是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舒尔茨教授在1960年出版的《论人力资本投资》一书奠定了人力资本学说的理论基础。舒尔茨认为,相对于对物的投资来说,对人的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所以,人才资本投资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对经济增长更具倍增效应。

        人才资本是在一定人力资本基础上形成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价值。人才资本优先积累,是人才优先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后发展国家实现经济追赶的共同规律。韩国1970年到1995年,高中入学率从不足30%提高到90%以上,大学入学率由不足10%提高到50%以上,培养了大批人才,在经济上实现了对西欧国家的追赶。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阶段,处于人才开发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人才投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要实现工业化加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投资人才是最有效益的投资,是有持续回报的投资”的理念,保证人才资本投入增长优于物质资本投入增长。要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门资金用于人才工作,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划出一定份额用于人才开发。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于人,加快打造人才资本积累优势,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江西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