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7日 星期三

    “万能作文”万能吗?

    许安国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27日   16 版)

        “警句哲言一大摞,名人轶事一大堆,作文模板滚瓜熟,排列组合巧堆砌”——在老师“万能作文”的训练下,邻居家女孩高考作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愿地考入大学并顺利完成学业。欢天喜地过后,烦恼接踵而来,在毕业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先后应聘3个单位的文秘职位,都因没能通过考察而被拒,原因是写出的材料“肤浅、没思想”,结论是写作尚未“着调”,需要“回炉”。

        为什么在高考中成绩不俗的“万能作文”,在社会实践的“尺子”面前变成了“无能作文”呢?——“这与功利主义的‘作文模板’不无关系。文无定法,写作最忌模式化,模式化束缚学生思维,不利于创造性发展,而‘作文模板’功利性太重,写出的作文只有空架子,没有思想。‘万能作文’只能应付高考,学生一旦走向社会就难免会碰壁。”一位教育界人士如是回答我对邻家女孩境遇的疑惑。

        事实的确如此。高中作文教学有一整套知识体系,需要一步步地、扎扎实实地完成;而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需要从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基本知识技能、综合运用素质等多方面进行系统训练,日积月累,才能见效。那种“削足适履”式的“万能作文”,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迎合了高考需求,却忽略了长远发展,对学生日后的谋生能力和创新能力极为不利,需要引起教育界甚至是全社会的关注与警觉。

        “万能作文”的弊端教师不可能不知道,那为什么还要热衷于此呢?根本原因是“高考指挥棒”在起作用。为了应对高考,不少地方的学校违背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各种文类写作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完全以“万能作文”取代了一般写作教学——你考材料作文就训练材料作文,你考话题作文就训练话题作文,不做“无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齐。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纠正或淡化“万能作文”的现象和弊端,需要在“高考指挥棒”上动动脑筋,做做文章。“指挥棒”无疑还要指挥,问题是应想办法让其多从“正面”指挥,引导作文教学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比如,把高考作文评分等级标准作些调整,提高一等分的比重,一等分区分度大了,就能够发挥选拔功能和导向作用——教师就敢教、学生就敢写一些有思想、有深度的“个性化”作文,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保险分”作文。再如,变“高考作文”“二选一”为“二选二”,分别判分,分别考察其对记叙、议论或说明、抒情等文体的写作能力,“指挥”教师全面教、学生全面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