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7日 星期三

    共产国际与中共建党纪念活动的发端

    王松堂 陈金龙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27日   11 版)

        国内学术界在谈及中共建党纪念活动的起源时,往往追溯至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所作的讲演《论持久战》。他在讲演开篇就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又正当抗战的一周年”,研究持久战是“送给这两个伟大纪念日的礼物”。事实上,《论持久战》只是明确提议将7月1日作为中共建党纪念日,而关于中共建党纪念活动的发端,可追溯至共产国际筹划、实施的中共成立15周年纪念活动。

        这次建党纪念活动源于共产国际的酝酿和筹划。1935年12月,米夫和中共驻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团提出的1936年第一季度中国工作计划中,就包括了纪念中共成立15周年的准备工作;1936年3月,米夫和中共驻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团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的信中,进一步提出了中共成立15周年纪念活动的具体部署;6月,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正式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的决定》,主张“在中国境内外开展一场广泛的政治运动”,并分别就在莫斯科、在中国、在国外举行中共建党纪念活动作出明确安排,且确定纪念活动推迟到8月7日举行,以使该活动不与8月1日(国际反帝战争日)的运动重合。共产国际筹划、实施的中共成立15周年纪念活动,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借助纪念文本回顾总结中共历史。米夫和中共驻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团提出的纪念方案,提议出版《中国共产党15周年》、《中共文件集》、《中国苏维埃》第2卷、《中共人物(著名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等小册子,并准备出版纪念中共成立15周年的《共产国际》杂志、《国际新闻》专号和《真理报》专版。这些提议基本上得到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的认同。1936年6月,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责成共产国际执委会宣传部筹备并用中文、英文、法文、日文、西班牙文、安南文和乌尔都文在8月1日前出版《中共党史概述》的小册子、为中国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传略文集、党和红军著名领导人的传略文集;《共产国际》和《国际新闻》编辑部保证在8月1日后出版的最近一期杂志上发表三到四篇纪念中国共产党和专论全民抗日任务的文章。

        从实施情况来看,纪念文本的出版较为顺利。米夫撰写的《英勇奋斗的15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纪念》,概述了中共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历史发展,1936年在莫斯科用俄、中、英等文字出版。同年7月,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撰写了《中国共产党15周年纪念》一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在15年以来,经过中国革命的锻炼,已经发展成为强大的革命政党,已经成为共产国际最好的分部之一”,给予中国共产党高度评价。此外,《烈士传》、《中国人民的英雄》、《中国人民的三位英雄》等小册子,均于1936在莫斯科出版;《共产国际》(中文)杂志1936年第4、5期,刊载了施平的《中共是中国苏维埃和红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陈潭秋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王明的《为独立自由幸福的中国而奋斗》等纪念中共成立15周年的文章。这些纪念文本,对中共历史进行了初步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增进国内外民众对于中共历史、中共人物的了解。

        2.借助纪念活动提高中共的政治威望。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控制的舆论机构对中共进行了歪曲宣传和报道,试图贬损中共的形象。米夫和中共驻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团在筹划纪念活动时,设想在中国政治、军事、社会活动家、科学家和教育界人士中间征询对中共的意见和看法,并单独出版小册子公布他们的答复。一方面旨在通过了解党外人士对中共的评价和态度,推进中共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意在借此机会传播中共的纲领和政策,增进国内社会精英、普通民众对于中共的认同。米夫和中共驻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团还提出,除将在莫斯科印制的材料寄给中国各社会团体、人士和报刊编辑部外,还必须把有关中共活动和中共人物的一系列文章寄给中国半公开的反帝报刊、自由主义报刊以及文艺性刊物,力图通过国内媒体提升中共在国内的政治威望和社会影响力。有关这方面活动实施的效果如何,暂无法考证,但共产国际借助纪念活动提高中共政治威望的思路和设想,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3.借助纪念活动扩大中共的国际影响。共产国际曾领导65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拥有庞大的国际关系网络。米夫和中共驻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团希冀通过动员兄弟党声援中国革命,以扩大中共的国际影响。他们提出,各兄弟党要在1936年6月中旬举办声援中国人民日或声援中国人民周,通过各国的中国人民友协会、反战委员会、国际革命战士救济会、工会等群众团体召开群众大会和集会,以示对中国革命的声援。各兄弟党要在党的报刊上发表有关中共成立15周年及其斗争的专号或专版,至少要刊载这种文章或短评。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采纳了这一建议,责成共产国际执委会宣传部组织一些兄弟党,包括法国共产党、英国共产党、德国共产党、日本共产党、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等,给中国共产党发贺信,并在巴黎、伦敦、马德里、纽约、旧金山、马赛、布拉格等城市举行群众声援集会,并使之与保卫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任务相结合。

        4.就中共成立纪念发表贺电。1936年8月,共产国际执委会起草贺电,热烈祝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组织者”成立15周年。电文指出:“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已经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布尔什维主义的政党,它在国内战争中经受了考验,创立了苏维埃地区和革命武装力量——红军,红军表现出了令人赞叹的英雄主义,敌人的六次讨伐也未能将它摧毁。”与此同时,贺电还对中共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所作出的努力进行了说明,认为中共已明确“今天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最重要历史任务,就是充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联合所有民主力量和中国人民真正的民族力量,拯救中国,使她免遭瓜分和完全的奴役”。这实际上是对中共在抗日战争中地位作用的一种肯定。

        共产国际酝酿、实施的中共成立15周年纪念活动,集多种纪念形式于一体,并注意到了国际与中国国内的相互呼应与配合。然而,共产国际酝酿、实施中共成立15周年纪念活动之时,三大主力红军尚未会师,国内尚不具备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的条件。因此,共产国际关于中共成立15周年纪念活动的倡议和策划,在国内未能得到有效配合和实施,但它在扩大中共的国际影响、为后来相关纪念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等方面仍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