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7日 星期三

    对外援助:中国“尽力而为”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27日   10 版)

        编者按 从60年前向近邻朝鲜提供第一笔援助起,中国以“不附带任何条件,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累计提供对外援助2562.9亿元人民币。

        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但人均收入仍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身的发展任务仍很艰巨,为何还要坚持对外援助?

        今天,商务部首次对外发布《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向161个国家及3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对外援助金额累计达2562.9亿元人民币。2004年至2009年,中国的对外援助资金以29.4%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增加。

        中国对外援助的目的是什么?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就《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作了深度解读。

        为何不远万里“走进非洲”

        “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对象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傅自应说,中国对外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他们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的对外援助资金45.7%投向了非洲。针对“中国援助非洲是为了获取资源”的言论,傅自应予以驳斥:“一些国家在媒体和互联网上相互传抄这样的言论属一派胡言。”

        “非洲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地区,因为非洲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方。”傅自应说,中国走向非洲、对非洲提供援助就是为了友谊。

        傅自应分析道:“就石油而言,非洲出口到中国的石油完全是以国际贸易方式进行的,总量不到30%,还有70%多的石油到哪里去了?而几内亚铁矿最大的矿权所有人是谁?不是中国人,而是来自曾殖民过非洲的西方国家。马里共和国现在并没有什么资源,但中国人在帮助马里修桥造路,是为了资源吗?”

        50多年前,中国人去非洲做援助,要走三个多月的海上路程。坦赞铁路、也门萨那至荷台达公路、肯尼亚国际体育中心、几内亚比绍卡松果医院……中国的无私援助有如雪中送炭,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桥梁。为修坦赞铁路,中国先后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5.6万人次,最高峰时,曾有1.6万多名中华儿女在非洲原野上艰苦施工,69位中国人为此献出了生命,最年轻的只有22岁。

        傅自应坚定地说:“中国和非洲的合作,友谊是第一位的,这没什么值得怀疑的。”

        为何坚持“无私援助”

        据悉,人均日常的消费支出在1.25美元以下的中国人口超过1亿人。在很多边远地区,许多老百姓生活仍然很艰苦。中国自身发展的任务那么艰巨,为什么还要对外提供援助呢?

        对此,傅自应如是作答:“中国之所以现在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帮助。过去30年中,中国累计接受国际社会的无偿援助超过70亿美元;来自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的援助性贷款超过了1400多亿美元,不仅解决了我们资金上的短缺,而且也带进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今天的中国人,不能忘了这一点。”

        中国,没有因为经济发展了而忘记穷朋友。中国,更因为经济发展了而加大了对外援助。根据《中国对外援助》白皮书,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

        傅自应表示,中国要解决现在发展中的问题,唯一的选择就是要加快发展;而中国要继续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稳定、和平的周边和世界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世界局部地区发生的动荡,根本的原因就是贫困,只有人类携起手来共同消灭贫困,才能维系好这个和平稳定的世界。”傅自应说,“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中国开展适当的对外援助,也是为加快中国自身发展,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援助“民生项目”,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

        推动发展中国家民生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首要目标。《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442个经济基础设施项目,687个公共设施项目,130多所学校,100多所医院,向近70多个国家派遣了2万多名医务人员、治愈了数以亿计的患者。今后5年,中国将再为发展中国家建设200所学校,派遣3000名医疗专家,培养5000名医务人员,援建200个清洁能源和环保项目……

        傅自应说,中国还将提高技术含量,以增强援助项目的可持续性,并提高对外援助过程中无偿援助的比重。

        在受援国的结构上,中国政府可能加大对重债穷国、最不发达国家和一些小岛屿国家援助的比重。

        “我刚访问过突尼斯、埃及。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国家工业、贸易等部门的多位部长都异口同声地跟我说,他们十分羡慕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他们想来中国学习和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傅自应说,尽管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对中国的经验也不能照搬照抄,但有些基本规律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中国愿意在发展援助领域,就自身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与发展中国家共享。

        谈及中国的对外援助经验时,傅自应说,首先,要充分尊重受援国的意愿,从受援国的国情出发设计对外援助项目,以提高对外援助的针对性;其次,要让受援国与提供对外援助的国家共同参与对外援助项目全过程,以增强项目实施过程的科学性;第三,中国对外援助始终坚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方式方法。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 本报记者 郭丽君 )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