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7日 星期三

    电解铝黑户为何能瞒天过海

    沈旭文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27日   02 版)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铝部一位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目前,在全国2000多万吨电解铝产能中,只有600万吨是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其他都没有得到批准。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当地GDP的增长,不惜给黑户项目提供各方面帮助。正是面对电解铝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乱局,九部委在4月20日联合下发了紧急通知,叫停拟建电解铝项目。

        电解铝行业高达三分之二的产能居然属于违规建设的黑户项目,而这些数目惊人的黑户项目居然还会得到地方政府的撑腰和回护。如此社会奇闻,一方面表明“唯GDP论”对部分地方官员的影响何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则更凸显文牍主义恶习对我国产业发展政策的执行,造成了严重的扭曲和变形。

        早在2003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便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对电解铝行业的新建项目进行严格限制,以规避产能过剩的风险。各地政府在接到上述通知后,大都迅速作出回应,层层上报了一大批已被“拆除关停”的电解铝企业名单。同时在数年间,各地政府向上申请报批的新增建设项目文件中,也再无电解铝项目的“身影”。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上级部门极少真正对电解铝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核实,而仅仅是按照下级政府报送的文件进行汇总评估。中央有关部门也据此对电解铝行业产能进行了重新统计。如此一来,在政府公文上下传递之间,电解铝行业俨然已是既减少了存量,又控制了增量,产能过剩的威胁似乎也被各级政府消灭于萌芽状态。

        可现实中,在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速的刺激下,那些公文中已被“关停拆除”的电解铝企业却依然在开足马力生产。规模更大的新项目干脆借助其他名目的掩护,获得核准迅速建成投产。于是,事到如今,在各级政府大力“限制”与“整顿”中,电解铝行业竟实现了产能规模跨越式发展的“奇迹”。

        事实上,不独是电解铝行业的调控,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关停、耕地资源保护、房价调控及至一轮又一轮的食品安全整顿,其实际成效相较政策预期的大打折扣,都和一些地方的局部利益、文牍主义的行政作风有着莫大的关联。中央的通知严令一份份下发,地方的整改报告也一份份上交,公文简报中成绩斐然,但现实经济中却问题依旧,甚至愈演愈烈、积重难返。

        有鉴于此,有关部门应对经济政策执行机制和绩效反馈体系,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改革,最大程度实现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和激励约束的扁平化管理,将公职人员从公文汪洋中“解放”出来,并督促其实事求是地履行职责;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无形之手”的调节作用,因势利导,以最小的行政成本达到政策目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