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第1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是“设计未来”,这也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个主题要求。回顾“十一五”期间,知识产权事业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战略实施逐渐推开
“在2010年初,知识产权战略实施28个成员单位联合制定了《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并围绕确定的18项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22条具体举措。”田力普介绍,据初步统计,一年来,各部门新制定、修订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44项,出台并实施主要政策措施112项,开展执法行动35次,建立、完善公共服务平台17个。
据悉,截至目前共有16个部门制定了本领域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或具体工作方案,7个部门还专门建立了本部门战略实施工作机制。此外,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93个地市(区)正式颁布了本地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或战略实施意见,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呈现出从省到市县,从东部到西部全面展开、梯次推进的良好局面。
法律体系日臻健全
“种种工作的开展,可以看出,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体系日臻健全”,田力普说。
在立法方面,2010年《商标法》修订工作持续推进;2月26日,新修订的《著作权法》公布,并于4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于2月1日开始施行;完成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新一轮修订,并开始施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提请审议并于2011年2月通过。
司法方面,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庭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试点工作,截至12月底,全国已有5个高级法院、49个中级法院和42个基层法院开展相关试点。
执法工作成效显著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是保护先进生产力。只有知识产权保护到位了,才能切实激励发明创造,促进创新与发展,形成保护、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田力普认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成效显著。
年初,根据由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制定发布的《2010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具体部署了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去年10月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提出并推进了36项重点工作,内容涵盖专利、工商、版权、公安、海关、检察等各个领域,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周密部署,有力地打击了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田力普透露,目前该专项行动还在进行之中。
保护意识大幅攀升
“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呈现跨越式增长态势。”对此,田力普颇感自豪。2010年国内专利申请量和商标注册申请量均突破百万件,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122.2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29.3万件,同比增长27.9%。另外,PCT国际申请量跃居世界第四。
“去年全年,我国共受理商标注册申请107.2万件,共审查商标注册申请148.1万件,审查周期由36个月以上缩短到1年之内,彻底解决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商标审查积压问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透露,截至2010年底,我国商标注册累计申请量、累计注册量和有效注册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此外,累计受理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领土延伸申请超过15万件,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
对外交流不断深化
利用知识产权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知识产权保护是当前国际竞争中的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知识产权局积极参与中、美、欧、日、韩五局合作,有序推进基础合作项目。”田力普说,除此之外,我国继续巩固发展与传统合作伙伴的双边关系,不断开拓新的合作伙伴,与英、法、俄、澳等近40个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产权机构签署了双边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同时,有序开展了面向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技术援助。
田力普表示,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关键年。今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首次列入国家重点工作,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知识产权战略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本报记者 田雅婷 本报北京4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