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6日 星期二

    理想开始的地方

    化 方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26日   09 版)

        延安,其实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了,延安是一个共和国走来的地方,是一个人和一群人梦想开始的地方,是神圣与伟大发祥的地方;延安又是新思维、新思潮的代名词,是革命与革新的一种象征。

        多年以后的今天,延安依然延续着这种象征,《我要去延安》选的就是这种象征意义,说的是去延安,其实是要说去一个梦想之地。写延安的作品很多,这些经典的诗与歌,每一次听或读,都会泪流满面。为什么?是因为作者把真实的内心深处的感受传达给了我们。然而作为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10后,又是怎样感受,又当如何表达,这是摆在我们创作者面前最终极的问题,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老师如是说。

        心底发出了我要去延安的强烈念头,正值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采风团去延安采风,我应邀随团前往,几天间走遍了延安的山山水水,感触颇多。什么是延安精神?什么是民族精神?延河水的蜿蜒、高原黄土的深厚、宝塔山的伟岸、羊杂汤黄米饭的平凡……一系列画面浮现在眼前,于是才一气呵成:“黄河边,延水岸,黄土垒高原;窑洞前,石磨碾,仿佛回昨天。先登宝塔山,再看南泥湾,先听安塞鼓,再看山丹丹。梦里边,枕儿畔,千呼与万唤;泪咸咸,地平线,万水与千山。我要去延安,先去杨家岭,再看青枣园,先喝羊杂汤,再吃黄米饭;我要去延安,先忆苦思甜,再看山花烂漫,看时间荏苒,看万山红遍。”把我对延安的一腔热情、热爱抒于字里行间;把我对理想开始的地方的热情、热爱寄寓其间。

        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老师拿到歌词后,认为不着痕迹的写延安、写民族梦想,不说教、恰到好处,于是充满激情地谱写了曲子。徐沛东老师巧妙的将《南泥湾》的曲调柔化于其间,极具历史感,又具时代感;既有民族性,又具国际性;既区别于以往的民歌,又极富于流行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