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5日 星期一

    天地大美 时代象征

    ——画家周韶华

    作者:刘骁纯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5日 12版)
    黄河魂
    虎虎生气之六
    周韶华近影
    九凤朝阳
    幻梦的净土系列之九
    九龙奔江之一
    抽象的节奏之六
    河边新歌
    大漠浩歌——这里不是梦

        【艺术简历】

        周韶华,1929年10月出生于山东荣成,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历任湖北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共十三大、十五大代表。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其“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

        周韶华在国内外举办过《大河寻源》、《六十年艺术探索》、《梦溯仰韶》、《汉唐雄风》等画展;发表有《全方位观照论》、《横向移植与隔代遗传论》等文章。出版十余部画集和《面向新世纪》等五部文集。

        周韶华是中国水墨画坛的大家,他以其独树一帜的理论和艺术创作确立了自己在画坛的独立地位。在他创作的道路上,始终以担当时代精神和弘扬理想主义为己任,并一直坚持,从未动摇。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改革开放时期的代表性水墨画家,是因为他对以往的主流山水画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他淡化了写实性,强化了写意性;淡化了具象性,强化了抽象性;淡化了叙事性,强化了象征性;淡化了政治性,强化了文化性。他不仅将大山大水视为江山社稷的象征,而且将其视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载体;不仅礼赞山水的雄伟壮阔,而且以有力的结构、明快的色彩和大写意的笔法抒发胸中的浩然之气;不仅担当大时代精神,而且担当中华文化精神和大宇宙精神。

        周韶华着眼于“广”“全”“大”。他于2007年创作了《大海之子》系列,次年在武汉举办了“周韶华艺术三部曲——黄河、长江、大海”艺术展,为“三大战役”划上了句号。2002年以来,他先后创作了《走出仰韶》、《梦溯仰韶》、《汉唐雄风》和《荆楚狂歌》系列,2009年,八十高龄的周韶华又创作了《神游星空》、《国风归来》两个系列。这些作品一类是挪移和延展人文产品图像,一类是畅游和驰怀于宇宙太空幻境。  

        周韶华对中国水墨画革新的最大贡献是改变了水墨画坛对“文化传统”的狭隘理解,扭转了将文人书画传统和院体艺术传统视为基本传统甚至唯一传统的狭隘观念,在原始艺术、石窟艺术、陵墓艺术、民间艺术、文人书画艺术和院体艺术中,甚至在文学、哲学中寻找更大更根本的文化传统之源。

        周韶华是位理论著述颇丰的艺术家,其理论中最有影响力和最具学术价值者,一是“隔代遗传”论;二是“横向移植”论,即积极借鉴国外的、民间的、姐妹艺术中的一切于己有益的因素;三是“全方位观照”论。而与这三论密切呼应的,便是广义传统观。对于传统,周韶华走出了一条“全方位观照”的新路。

        《夜探唐古拉》是周韶华代表作之一,似版画却有毛笔笔意,交错横贯的浓墨长线如汉隶魏碑刀劈斧刻,作品不着色不画光,却有荒寒的夜光意境。《大漠浩歌》系列成功之处在于机械造型与现代构成的撞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撞合,其结构单纯大气,用色简略强烈。《黄河魂》是其挪移和延展人文产品图像系列的代表作,他将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东汉镇墓神兽搬到了千里之外的壶口瀑布前,让象征中华文化的大型石雕和象征中华民族的黄河组合成一种新的意象,而且情与景会,意与境合,天衣无缝。

        宇宙天体图像是周韶华最新的创作领域。这些作品使周韶华“五彩斑斓的光色世界必将给中国水墨画带来革新的曙光”的主张得到了更尽兴的发挥。

        周韶华很不安分,至此,他不仅越出了山水画,也越出了水墨画。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画外音】

        由于周韶华变革传统水墨画的主张具有很强的文化针对性,加上他成功地运用了黄河这个象征民族与时代精神的特殊文化符号,所以他的作品很快进入传播渠道,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效应。——鲁 虹

        周韶华对中国美术特别是对中国的水墨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独具特色的贡献,他关注当代中国艺术的现代建构,与吴冠中、刘国松一道,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画走向现代的代表性革新画家。 ——殷双喜

        周韶华以独特的方式关注历史。他对历史的兴趣,不是上追宋元、取法盛唐之类,也不是考察人物行状、衣冠体制之类,而是想追溯民族文化形成、发展的源流,并归纳出可以由视觉形式加以表现的途径。 ——水天中

        从艺术本体的角度而言,简约化的倾向与抽象的形,跃动着生命活力的光与色,成为周韶华最主要的突破点。——刘曦林

        他在艺术的进取与探索中,是一个真正没有包袱、也没有偏见的画家。如果说他在艺术上也有自己的出发点,那么,这个出发点便是时代。

        毋庸置疑,周韶华从色彩入手来革新水墨画是切中了水墨画的要害的。——贾方舟

        不迷信“水墨为上”的周韶华先生要恢复中国画“丹青”的传统。恢复中国人的色彩天性。他什么色彩都敢用,从国画颜料、水彩颜料,到压克力颜料乃至各种染料,色彩的大胆而大量的运用,为周韶华先生的绘画再添创意与新意。——林 木

        【画家心语】

        一个有创意的画家的重要标志,是有能力把握一种特立独行的艺术语言方式,使自己在创作上能保持有新看点、新亮点,使艺术创造具有鲜活的机制。

        在艺术创作中,我所崇尚的超大灵魂和浩然之气,具体一点说,就是推崇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因为英雄是我们时代的脊梁,理想是我们时代的精神支柱。这是我的艺术价值取向,是我在艺术上的核心价值观。

        当下的美术工作者,不仅要面对社会,而且要面对自己,特别是要管好自己,坚守本业阵地,始终不渝地为提升艺术的本体性而努力。艺术家的本质是艺术创造,创造最好的作品,把最好的作品奉献给人民,这是我新的担当。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