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3日 星期六

    科技工作者面向基层风光无限

    ——三谈时代需要“泥腿子”精神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3日 01版)

        王庆煌的事迹启发我们,在科研领域,要想真正成就一番事业,闭门造车没有出路,一定要面向基层,切实了解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看见生活的全貌,才能获得更强大更实在的动力,才能锤炼出更丰厚更扎实的科研能力,不断培育出造福于社会、对老百姓有用的科研硕果。

        在基层做科技工作,很艰苦,而且见效慢,所以,有些科技工作者提到基层、农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其实,科技工作者固然要去攻克“高、精、尖”的难题,要搞一些“阳春白雪”;但在我国现阶段,科技工作助力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仍然占很重要的位置,科技和科技创新应当为人民造福,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个科技界的导向问题。

        基层有群众强大的科技需求。目前我国的基层尤其是广大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科技力量严重不足,科技服务不到位,这成为新形势下制约农村基层生产力发展的最突出矛盾之一。科技工作者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紧密结合生产实践,解决基层民众的温饱和致富问题,这就是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将科研与基层和实践相结合的动力所在。科技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而且通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精神和现代文明,帮助基层群众逐步走上信科学、用科学脱贫致富的路子。

        基层也是科技人员施展才干、实现价值的舞台和沃土。科技人员扎根基层,持续跟进服务,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求真务实的科研能力、细致入微的观察思考能力、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在基层,会发现很多科研课题,基层也常常会提供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难以获得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科技工作者要在基层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就要对基层群众有真感情,要设身处地为基层群众的利益着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如此。他对农民始终保持着真诚、平等的尊重,在他的身上永远散发着农民特有的淳朴。他常说,我国农民有很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应该向他们学习。“泥腿子”院长王庆煌和他的团队也是如此。他们对百姓的冷暖温饱真心牵挂,所以,他们勤恳、严谨、执著,这正是当今中国科技界需要继承和弘扬的优秀品格。

        我们需要攻克基础理论难关的专家,需要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泥腿子”专家,就是不需要“头重脚轻根底浅”的“专家”。在这方面,科技界评价机制的正确引导作用是个关键。我们要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表彰奖励等,进一步激励和引导科技人员或攀登理论高峰,或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要改革我国的科研体制和对科研人员的评价考核机制,让宝贵的科研资源结出更多成果;要多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造福人民,而不是仅仅以发表多少论文来论英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真正深入基层,做基层民众的知心朋友,开展科技服务,推动经济发展,把先进适用技术和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相关报道《“泥腿子”院长王庆煌与大学生谈人生和理想》见4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