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2日 星期五

    “十二五”向出版强国出发

    ——未来5年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展望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22日   02 版)

        2011年的春天,我国踏上了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的征程。

        20日颁布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为人们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

        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扭转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逆差状况,大幅度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回眸过去5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成效显著,新闻出版业呈现大改革、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态势。

        展望未来5年,面对国际、国内以及行业自身的新形势,肩负时代使命的新闻出版业将破浪前行。

        出精品:提升出版物的质量和水平

        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累计生产图书138.8万种、339.7亿册,是“十五”时期的2倍。数量大幅提升的同时,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古籍整理、精品翻译取得丰硕成果,文化创新和传播能力不断增强。

        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将大力推动内容创新,组织出版更多具有时代精神与特点的精品力作,推出更多代表中华民族永久记忆乃至世界永久记忆的各类出版物,创造出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

        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推进新闻出版精品生产工程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工程和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重点抓好马列经典等领域100种国家重大出版项目;推出300种国家重点古籍整理出版项目,系统整理散失海外的中华古籍珍本;培育20种国际一流学术水平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推动我国学术期刊整体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别是出版产品发展规划,要把重点放在培育民族精神,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

        新业态:增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目前,我国经营性图书、音像出版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或登记为企业法人,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完成转制,100多家新闻出版企业集团组建,45家新闻出版企业上市。

        柳斌杰指出,未来5年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产业格局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关键的5年,我国将以内容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加快资源整合,继续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产业;以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重点,加快新技术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以原创创意为重点,快速提高国产动漫出版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加速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产业;以技术升级和绿色环保为重点,加快数字化技术推广,坚持发展印刷复制产业;以区域整合为重点,创新出版物传播手段和渠道,积极发展新闻出版流通和物流产业。

        我国还将打造一批大型出版传媒“航空母舰”、重组一批大型印刷复制企业、组建一批大型发行物流集团。

        更惠民: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

        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点工程,我国累计为农家书屋建设投入60多亿元,建成各类农家书屋39万家,惠及几亿群众。“‘十二五’时期,除完成建设任务,我们还要把农家书屋管好、用好,创造图书更新机制,把农家书屋变成图书等文化产品的代销点、代邮点。”柳斌杰说。

        据介绍,我国计划到2012年基本完成农家书屋覆盖所有行政村的任务。逐步扩大农家书屋工程实施范围,建设社区书屋、寺庙书屋、部队书屋等,并逐步向自然村和家庭延伸。

        为了让更多公众沐浴出版文化惠民的和煦阳光,未来5年,我国将充分发挥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的骨干作用,提高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能力与传播能力,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生产供给体系,重点支持民族语言文字出版、“三农”出版、盲文出版和面向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出版,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产品体系。

        与此同时,推行多年的全民阅读活动继续走向深入。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未来几年采取推动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全民阅读活动组织机构,设立国家读书节等一系列举措。

        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辐射力

        这是一份傲人的成绩单——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出版物已进入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报刊发行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版权贸易引进输出比从2005年的7.2:1转变为2010年的2.9:1,逆差明显缩小。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数量,更大的进步来自于我国图书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据了解,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排名的销售量超过2500万册的10本书中,我国占了3种。这是历届排名中所没有的。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走出去”,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的一个目标。

        规划提出,到2015年版权输出数量突破7000项,引进与输出比降至2:1。鼓励企业生产更多的外向型新闻出版产品,到2015年实现出版物出口金额4200万美元。重点支持企业以动漫、游戏软件、电子书等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开拓海外市场,到2015年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金额超过10亿美元。大力推动印刷服务出口,鼓励企业承接国际高端印刷加工业务,到2015年实现印刷服务出口规模总量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

        “走出去”还需“借船出海”。未来5年,我国将通过加强与全球性和区域性大型连锁书店的合作,整合和巩固现有海外华文出版物营销渠道等举措,构建国际立体营销网络,推动更多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

        (据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