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把电视、广播播出机构称作“电视台”、“电台”?这个“台”字有何讲究?
《说文》释台为“观四方而高者。”“高”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是高台上建屋的象形,《说文》:“高,崇也,象台观高之形”,足见“高”本源于“台”。汉人高诱注《吕氏春秋·仲夏记》曰“积土四方而高曰台。”东汉刘熙《释名·释宫室》亦云:“台,持也,筑土坚高,能自持也。”建筑学家梁思成根据敦煌217窟盛唐壁画推测古代台之形制为“孤立”和“高耸”,正如刘向《新序·刺奢》所载:“纣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临望云雨。”唐初李泰《括地志》:“辟雍、灵沼,今悉无复处,惟灵台孤立,高二丈,周回一百二十步也。”西晋孙楚《韩王故台赋序》:“台高十五仞,虽楼榭泯灭,然广基似于山岳。”山东临淄齐国故都中夯土的“桓公台”今残高13.5米,长288米,宽210米,虽历经千年风雨,依旧气势非凡。
《诗经·大雅·灵台》对“台”之记述最为详尽: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矇瞍奏公。
笔者释其大意为:
开始计划造灵台,先是测量后建造。庶民百姓齐努力,不多几天就建成。开始计划本不急,百姓如子齐出力。文王来到灵囿中,母鹿安静躺伏着。母鹿毛色多润泽,白鸟洁净羽毛白。文王来到灵池旁,鱼儿满池欢蹦跳。钟鼓支架崇牙耸,挂着大鼓和大钟。依次轮流击钟鼓,君民同乐在辟廱。依次轮流击钟鼓,君民同乐在辟廱。鳄皮大鼓声和谐,盲人乐师奏颂歌。
此诗大概是中国历史上较早提到园林的作品,中国造园史至少可据此溯至西周。不过,笔者之旨不在于此,而在于诗中所述之君民同乐。君主与民同乐,历来被看作是君王个人德行高尚的表现,也被看作是政治清明、上下融洽和谐的标志,自古并不多见。
在生产水平低下的上古,先人为何要劳民伤财建造如此高台呢?这源于先民对自然尤其是山岳之崇拜。《诗经·小雅·车辖》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云“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如此记载均表明在古人心目中山与天通,山乃天形,故帝王造台以近山,临天意。此说在《山海经·海内西经》亦有证:“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百神之所在。”此类记载,在《山海经》中还有多处,一望即知,古人视山为天神之居所,世间的统治者必须建台登之以近神,受神旨,知天意。唯有如此,庶民才会信服这些统治者乃天之任命,神之授托。台,其实是一种通天彻地、上通下达的途径和工具,意即媒介,其最和谐的完美境界便是君民同乐,上下一心,这不正是电视台之最终追求吗?
不知哪位前辈在中国电视发轫之际想起了这个“台”字,既形象地描摹了电视台把信号通过高耸如云的建筑物发射出去之雄伟外形,还深刻暗含着我国各级各类电视台的功能与定位乃至终极追求,真是一字千金,文脉深厚,令后学钦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