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1日 星期四

    从食品安全看诚信危机

    作者:刘巽达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1日 02版)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温总理之所以发此慨言,实乃食品安全人命关天,维系亿万人民日常民生。就近期的“染色馒头”而言,看来只是一个小小的企业,一个价格微薄的馒头,然而,正是这最基本最廉价的食品,构成普通百姓最日常的生活,其安全与否事关重大。假如连维持最基本生存的食物都有隐患,百姓的安全感何以落实?

        诚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诚如温总理所言:“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这条“短腿”到底有多短,眼下的“染色馒头”事件给出了令人心惊的答案。当诚信缺失事件屡究屡犯、难以遏制之时,道德滑坡就到了令人忧心的险境。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么多企业前赴后继,不顾人民安危,铤而走险?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促成了这种冒险行为:一是“利润高于一切”的集体意识或集体无意识,在利润面前,任何手段都被视作合理,以致在相关利益链上,很少有人挺身而出,揭发并谴责“触犯底线”的不法行为;二是“诚信不值钱”的认识误区,由于普遍缺乏打造“百年老店”的信念,不少人把短视行为当作通例,只看一时得失,没有耐心积累诚信,以致胆大妄为,做出令人发指的坑害行径。由此可见,在金钱至上和诚信缺失的夹击下,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出现,便有了深层的社会心理因素。

        温总理语重心长地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诚哉斯言。一个强大和受人尊敬的国家,不仅应有雄厚的物质硬实力,也要有强大的精神软实力。道德的力量就是这样一种软实力。毋庸讳言,当有些人心安理得地炮制“瘦肉精”、“染色馒头”时,我们的精神世界是不是也被有些人投了非法添加剂,甚至下了毒?

        温总理表示,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这话说到了根子上。只有铲除纵容丑恶行为的土壤,筑牢诚信的堤坝,才能彻底消弭让人揪心的食品安全事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