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0日 星期三

    百年清华溯源头 首任校长励后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0日 07版)
    唐国安汉白玉塑像
    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一批批清华校友来到唐国安铜像前鞠躬献花,深情缅怀老校长唐国安。
    唐国安故居从鸡山村移至新建的唐国安纪念馆内恢复重建。
    唐国安纪念馆成为南国花园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社会各界和广大青少年决心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
    清华校友绳顺民为唐国安纪念馆落成挥毫(尺寸:6米×1.4米)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响彻碧海蓝天

    唐国安纪念馆在珠海落成 唐国安纪念铜像揭牌

        本报珠海4月19日电(记者 杨连成)正是南粤大地木棉吐蕊、杜鹃争艳的阳春三月,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的献礼工程——唐国安纪念馆日前在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的故乡珠海市唐家湾鸡山村落成。连日来,一批批来自海内外的清华大学新老校友慕名来到唐国安纪念馆,深情缅怀开创了清华大学世纪伟业的首任校长唐国安。

        “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珠海涌现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一批走出国门、接触西方文明,并促成中西文化深层交融的志士先贤。清华大学的奠基人唐国安老校长就是其中一位。”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贺美英、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日前在唐国安纪念馆开馆仪式及其清华百年华诞校友论坛上说,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新闻学家、外交家和教育家唐国安1860年出生于珠海市唐家湾,他是中国第二批留美幼童官费生,1912年4月,唐国安先生出任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首任校长,为建立和发展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育,他一边向清政府要地筹款,一边向银行借贷银两,并多方聘请教育人才,首次提出了“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清华校训,终因积劳成疾而在校长任上与世长辞。唐国安创建清华学堂的不朽业绩,不仅是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之源的重要标志,而且代表了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重要开端。

        作为珠海市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之一,投资1500多万元兴建的唐国安纪念馆于2009年10月动工,采用清华大学校园内传统的三合院建筑组团,内院与长廊穿插布局,南北文化长廊中间有唐国安纪念铜像、纪念水池、花圃、日晷和清华二校门微缩景观,纪念馆入口处是一尊汉白玉唐国安雕像,纪念馆内展出了丰富而系统的唐国安生平史迹、早年清华学人风采和近代以来岭南地区西风东渐的历史风貌。来自清华大学校史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香港基督教青年会等地的50多件珍贵文物和500多幅资料照片,不仅全面反映了唐国安学贯中西、教育救国的一生,也真实记录了清华初创以来一个世纪的时代风云。

        唐国安纪念馆的落成凝聚着无数清华学子和珠海社会各界人士对一代先贤志士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缅怀,在清华校友陈胜虹校长的带领下,唐国安纪念学校100名学生在唐国安先生铜像前列队献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们齐声朗诵的清华校训之声响彻碧海蓝天。全国各地的清华校友300多人应邀参加3月19日举行的唐国安纪念馆开馆典礼和纪念清华百年华诞校友论坛。清明节期间专程赶到唐国安纪念馆来祭奠、献花的海内外文化学者和青少年学生络绎不绝。

    清华之光照南粤

    □ 钱芳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记忆。近代珠海的文化先驱者唐国安不仅标志着百年清华和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源头,更是珠海这座亚热带海滨花园城市的永恒记忆。

        珠海是中国南方海洋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近代中国留学文化的发源地,以珠海以及澳门、中山为代表的香山文化是明清以来中西交流的文化走廊,以“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洋务运动先驱唐廷枢、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等一大批珠海文化名人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先行者,他们创造和孕育了独具岭南特色的中国海洋文化、留学文化、重商文化等地方文化景观。

        在纪念清华首任校长唐国安的日子里,唐国安老校长家乡的人们同样铭记晚清岭南才子鲍俊、中国首位华人西医黄宽、中国首批留日学生唐宝锷、民初首任总理唐绍仪、文坛奇才苏曼殊、中国“世博第一人”徐荣村、爱国爱乡的“华侨巨富”陈芳、近代“地产大王”徐润、中国近代百货先驱蔡昌、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苏兆征、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林伟民、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杨匏安、人民版画家古元、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等珠海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

        近年来,珠海与清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珠海清华科技园成为珠海重要的人才培养和创新平台,在省部产学研结合机制建立之后,清华大学派出了大批教授、学者、科技特派员来到广东,来到珠海,甚至驻点企业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直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珠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层次的智力支撑。恰逢清华大学百年华诞和百年清华“第一人”唐国安纪念馆落成之际,愿借南北历史人文交相辉映的百年清华之光,照耀珠江西岸核心城市未来的特区建设之路。有清华大学和一代代清华校友的深情厚爱,珠海走向辉煌“十二五”的生态文明之路和科学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为中共珠海市委副书记、市委秘书长)

    “清华人”的情感归属

    □ 甄红伦

        一百年前清华学堂首任校长唐国安倡导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和南粤地区“开放兼容、务实创新”的岭南文化如今在珠海有了一个全新的载体,这就是凝聚了一代代清华人深厚的爱国爱校情感和珠海特区人改革创新精神的清华百年校庆活动校外献礼工程——唐国安纪念馆。

        唐国安先生曾作为中国最早的120名官派留学生之一赴美国留学。1881年,唐国安从耶鲁大学法律系肄业回国后,积极主张社会变革和道德救国,1905年参与创办《南方报》及《寰球中国学生报》,呼吁中国留学生不应看重功名利禄,而应不惜牺牲自我,积极投身国家改革和社会改造事业。在任“游美学务处”会办时,唐国安先生负责向美国选派留学生,成为容闳留美教育计划的“复活和延续”;辛亥革命期间,唐国安力促清华复校和改制,并出任首任校长,全面引进西学体制,奠定了早期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的第一块基石。1913年8月21日,唐国安先生在清华学校校长任上积劳成疾,为创办清华、保护清华、恢复清华及推动国家变革奉献出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鞠躬尽瘁的一生。

        怀着对母校清华的无限感激和对唐国安老校长的无限怀念之情,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和唐国安家乡的父老乡亲及珠海市高新区的同志们一起,积极谋划和高标准筹建唐国安纪念馆,唐国安纪念馆的一砖一瓦都镶嵌着百年清华的人文元素,一草一木都饱含着今日清华人所特有的文化特质和精神追求。唐国安纪念馆不仅是纪念缅怀唐国安先生的场所,也将是今后所有清华校友、清华人情感的归属点,继承和发扬清华人精神的永恒场所。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将以校友会及唐国安纪念馆为平台,团结更多的清华校友,时刻不忘回报母校,并为珠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为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副会长)

    跨越百年的纪念

    □ 班 勇

        阳春四月,和风细雨。珠海唐家湾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唐国安纪念馆落成是值得清华人铭记的一件大事,连日来,清华大学母校的领导来到这里,珠海市委市政府和高新区的领导来到这里,数百位全国各地和海内外的清华校友们汇聚到这里,隆重举行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暨唐国安纪念馆落成典礼。

        2500平方米的唐国安纪念馆展馆建筑嵌入了众多清华元素,让熟悉清华母校的校友们倍感亲切。纪念馆展览内容丰富,藏品珍贵,100多幅展板和文物史料,再现了老校长不平凡的一生,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那个时代清华大学以及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变迁,给我们以深思和启迪。纪念馆前一块“牛”状灵璧石和一盆“藏龙卧虎”根雕盆景,是我作为一名清华校友献给唐国安纪念馆的一份心意。灵璧石以形奇、质精、色美、纹妙等特性,极具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有“天下第一石”的美誉。这块灵璧石的造型象征着清华学子勇当开拓牛、孺子牛的精神品质;“藏龙卧虎”根雕盆景已有近百年历史,并经大师之手雕琢,寓意清华大学人才济济,将继续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唐国安纪念馆的落成,不仅是对唐国安先生最好的缅怀和纪念,而且作为唐家湾的一处人文景点,将起到记载历史、教育后人、弘扬美德和丰富唐家湾历史文化内涵等积极作用。历史将永远铭记:100年前,唐国安受清政府之命,在京西清华园兴办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辛亥革命期间,唐国安精心守护清华学堂,延任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为百年清华奠定了第一块光耀千秋的丰碑。

        唐国安纪念馆的建设得到清华大学母校、珠海市委市政府、珠海国家高新区的全力支持,得到海内外清华校友的关心和支持。唐国安纪念馆内展出的文物分别来自清华大学校史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香港基督教青年会等地。受珠海高新区的信任和重托,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承担着唐国安纪念馆的日常运作,我们将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按照“有利于珠海高新区的发展、有利于清华品牌建设、有利于纪念馆良性运作”的原则,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搭建起一个全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清华校友交流、联谊、合作的平台,继承和弘扬清华先贤的崇高精神和优良品德,把唐国安纪念馆打造成沟通海内外清华人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打造成珠海高新区较有影响力的人文景观名片!

        (作者为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秘书长、唐国安纪念馆馆长)

    重建故居慰先贤

    □ 刘青华

        近年来,不断有国内外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慕名来到珠海高新区所在的唐家湾地区,追溯百年清华的历史渊源,瞻仰清华大学的奠基人唐国安先生的故居。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专程赶赴珠海瞻仰唐国安老校长的故居,以表达他们对母校首任校长的敬仰之情。

        1858年,唐国安出生于珠海唐家湾镇鸡山村凤阳里一间只有40平方米的岭南小屋里,那是由唐国安之父唐涛福所建的青砖瓦顶土木平房,与毗邻而居的唐国安二伯父家的青砖小屋组成一排三间连壁老屋。作为唐家湾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之一,唐国安故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1976年重修时,由于地基沉降,墙体开裂渗水,承重屋架桁条霉变虫蛀,故居外部建筑早已面目全非,地面、墙体、屋面、门窗等故居内部格局均损坏严重,破旧不堪,成为淹没在唐家湾鸡山村一片新旧杂陈民宅中最破旧、最低矮的一间,除主体结构尚存外,故居建筑特色消失殆尽,残墙断垣上仅存一块“唐国安故居”的陈旧木牌。

        为了彰显尊重历史、尊重人才和尊师重教的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历史人文资源,珠海市及其高新区和唐家湾镇政府近年来对唐国安故居做过多次调研,提出过多个修缮方案,直到2009年2月,珠海高新区专门成立了唐国安故居项目小组,并借助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的力量,对唐国安故居及整个鸡山村进行深入调研,多方征询文物专家及专业机构的意见,最后决定在已规划的鸡山小学用地上建设一所以唐国安命名的高层次公立纪念学校,同时在这里异地重建唐国安故居和一座现代化的唐国安纪念馆。

        有幸的是,唐国安纪念学校和唐国安纪念馆相继列入珠海市重点文化建设工程和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献礼工程,项目总投资近6400万元,占地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分为纪念学校和纪念馆两个功能区,由珠海市建筑设计院和清华大学联合规划设计。纪念馆与唐国安纪念学校均采用清华大学经典的红区建筑风格,朴实沉稳,浑然一体,将现代建筑设施与人文纪念、传统地域文化相结合,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增加了校园师生、当地居民与清华校友的亲切感。其中异地重建、仿旧如旧的唐国安故居面积近100平方米,包括唐国安与其二伯父故居,屋内设有阁楼,仿制桌凳等器物,与原有的建筑形制、布局和摆设相同,重现了那个时代中国南方文化小镇上的人们虽家世清贫,却诗书继世的历史风貌。纪念馆开馆后,由珠海高新区和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合作管理,以便于南粤地区的清华校友更好地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清华元素开展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学术交流和联谊活动。

        (作者为珠海市政协副主席、珠海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献给母校百年华诞、纪念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的——

    春天的祝福

    □ 高德民

        今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日,恭逢母校百年华诞,我们这些工作和生活在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故乡和经济特区热土上的清华人,更加怀念离开我们近一个世纪的唐国安老校长。

        自从母校启动“百年校庆年”活动以来,世界各地的清华校友纷纷在海内外举办百年庆典系列活动。珠海唐家湾是清华首任校长唐国安的故乡,作为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的献礼工程,2010年9月,唐国安纪念学校建成开学,2011年3月,唐国安纪念馆建成开馆,全国各地清华校友汇聚唐国安老校长故居,在此举办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这不仅是对唐国安先生最好的缅怀,而且是清华百年校庆中远在母校千里之外举办的唯一一项很有意义的纪念活动。

        唐国安先生比较完整地引入西方高等教育体制,如同“从美国移来了一所大学”,他提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形成了清华优良的精神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100年来,清华涌现出了众多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作为水木清华百年荣光的历史源头,唐国安先生是历代清华校友和唐国安家乡人民永恒的骄傲,我们选择南海之滨凤凰山下的唐国安故居兴建唐国安纪念馆及其异地重建的唐国安故居,不仅为了向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献礼,更是为了用一代先贤的崇高品德和清华校训的精神力量激励唐家湾的子孙后代以及珠海大学园区十万学子和特区事业的建设者们,在走向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唐国安纪念馆周边那一片生机盎然的清华校友林,那100株沐浴着南海春风、郁郁葱葱的树木是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送给母校百年华诞和清华首任校长唐国安先生的一份“春天的祝福”。

        (作者为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副会长、珠海特区报社总编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