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11年建校以来,清华大学在百年历程中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民族齐奋进、与时代同步伐,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光荣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弘扬“行胜于言”校风,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新时期,学校主动适应时代要求,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不断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办学综合实力和国际声誉显著提升。在办学实践中,清华大学围绕“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初步探索出一条“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发展道路。
一、确立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不懈提高办学水平,创建让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大学,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较大贡献,是清华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庚子赔款的屈辱,使清华师生从建校伊始就知耻后勇、奋发向上,学校迅速发展为国内最好的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成功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高水平大学发展道路,造就了大批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骨干人才,为国家教育科技发展和工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学校迈向更高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着眼于世界教育科技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逐步明确了新时期的办学目标。1985年,学校在第七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的十年,是把清华大学逐步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发展阶段。”这是我校首次把世界一流大学作为长远奋斗目标,激发了全校师生投身学校改革发展的热情。
1993年,学校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提出到2011年,即建校100周年时,争取把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进一步强调了“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了建设一流大学的阶段性目标。尽管当时与国外一流大学仍有较大差距,但学校坚信,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办学的社会条件必将越来越好,通过自身不懈奋斗,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果。此后,学校逐步明确了建设一流大学的总体思路,增强了广大师生加快学校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1998年,党中央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国家决定实施“985工程”,清华大学首批得到重点支持。这标志着建设一流大学从清华人的美好夙愿和学校的自身努力,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清华大学进入了历史上又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清华大学紧紧结合国家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形成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总体发展战略:第一个九年(1994~2002年),调整结构,奠定基础,初步实现向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过渡;第二个九年(2003~2011年),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力争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第三个九年(2012~2020年),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努力在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而后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向世界顶尖大学看齐。随着建设一流大学各阶段目标的明确,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规律
围绕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奋斗目标,清华大学从中国国情和学校实际出发,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对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及特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鲜明回答。
确立了“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办学方向。国内外对于世界一流大学并没有公认的严格定义和量化评价标准。清华大学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世界一流大学是实力、贡献与声誉的统一,既有学术、贡献、声誉得到国际认可的共性特征,又具有个性特征,要为国家、民族服务并作出突出贡献,也要有自身的办学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具有一定特征的高水平大学群体,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国外一流大学作参照系,有利于比较和借鉴,确定正确的发展目标与战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永无止境,是一个从追赶到超越并且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过程。在中国建设一流大学,首先要力争为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重大贡献,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并抓住机遇跨越发展,以不懈努力最终实现长远目标。由此,学校逐步明确了“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目标方向,并逐步明确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就是要做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主要办学指标达到国际较高层次;有若干优势学科率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有中国特色和学校风格的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
确立了“一个根本、两个中心、三项职能”的办学理念。清华大学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一个根本、两个中心、三方面结合”的指导原则,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明确为“一个根本、两个中心、三项职能”的办学理念。“一个根本”即学校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两个中心”就是按照邓小平同志听取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明确提出的要求,努力使学校成为“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三项职能”包括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其中教学是第一位的,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科研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职能,要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争取多出世界先进水平、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的自主创新成果,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的社会责任,要努力为区域和企业发展作贡献。应该说,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根本追求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的人才。
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综合性”是大学类型定位,清华大学发展综合性学科、建设综合性大学,既是从学校历史和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更是履行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研究型”是学术水平定位,构建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与科技创新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开放式”是办学模式定位,既要对世界开放,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提升水平、迈向一流,又要对国内社会开放,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是清华大学创建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经过百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和新世纪10余年来的努力,清华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形成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清华大学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建立了研究型教学、探究式学习、国际化交流为支撑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鲜明育人特色,努力促使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目前,全校3万多名学生中研究生占60%;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累计入选91篇。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自觉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二是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学校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完善综合学科布局,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培育新兴学科,促进学科交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重点建设,学科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6个学院56个系,覆盖理、工、文、史、哲、法、经、管、教、医、艺等11个学科门类,一大批学科保持国内领先,若干学科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坚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牵头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一批攻关项目,取得高温气冷堆、《清华简》研究等一批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思想文化成果,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取得国际专利授权、发表高水平论文等数量均保持高校前茅,今年有两项成果同时获国家科技奖励的一等奖。
三是大力拓展服务社会的渠道,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清华大学始终面向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和知识等优势,努力为国家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服务。推动校地合作,促进区域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与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学校与企业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达190多家,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80多个。作为唯一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孵化和汇聚了1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清华师生努力为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献计出力,积极参与松花江、滇池、太湖等污染治理,大力开展气候和低碳技术研究,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扶贫已覆盖全国90%的贫困县。
四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师队伍。清华大学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培养和引进并重,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弘扬高尚师德、促进教书育人,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日益形成并不断发展。目前,全校教师中有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和69位两院院士、1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38位“千人计划”人才、近300位“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许多优秀学者,涌现出一批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和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术领军人才。
五是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国际知名度和学术声誉显著提升。多年来,清华大学扩大开放,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多个国际、洲际大学组织成员,与100多所世界名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开展了互认学分、互派交换生、互相授予学位、联合科研等实质性合作。全校超过40%的博士生和30%本科生在学期间有海外学习交流经历,同时有12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留学生在清华攻读各级学位。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海外研究项目与经费持续快速增长,发起建立了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等国际名校间的合作研究机构,积极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清华大学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学术声誉进入全球大学的前列。
四、努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根据学校发展战略,清华大学到2020年要争取全面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努力做到:若干优势学科跨入或保持在世界先进行列,主要办学指标与世界顶尖大学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为国家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现代大学制度与现代大学文化不断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
我们要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的水平,更好地服务民族复兴、造福人类社会。要实施“一流”战略,始终以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目标,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作出一流贡献;实施“人才”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把各种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大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实施“创新”战略,大力提倡人文日新,创新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学校的先进“生产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思想、理论和知识贡献;实施“开放”战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面向世界加强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全球竞争的优秀人才,促进人类和谐文明进步。
展望未来,清华大学将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在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分别为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