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经由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5省区形成“几”字湾流域,这里是中国乃至世界十分罕见的能源富集区,包括甘、宁、蒙、陕、晋5省区接壤地带的庆阳、石嘴山、吴忠、鄂尔多斯、包头、乌海、巴彦淖尔、延安、榆林、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临汾等14市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也是典型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
据初步统计,在这片41万平方公里国土内,煤炭探明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66.5%,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50%左右,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37.8%,原油探明地质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7.5%,钠盐保有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70%。
几年来,中央在沿海沿边建立了“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经济区,大大推动了这些地区的快速发展。但在我国腹地华北和西北接壤部,像黄河“几”字湾这样的区域还没有国家级经济区。这里需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形成整体竞争优势,打造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引领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优势
黄河“几”字湾区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该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据初步统计,国家确定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有6个集中在这一区域;每年约有占地区总产量2/3的煤炭运往全国各地,预计2010年煤炭外运量将达10亿吨;外送的油气和电力也在逐年增长。
西部大开发10年来,黄河“几”字湾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其他地区,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该区域生产总值达10786亿元,占陕、甘、宁、晋、蒙5省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6%;全部财政总收入2014.4亿元,占5省区全部财政收入的40%。其中3个市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其中鄂尔多斯和包头超过2000亿元,鄂尔多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3.4万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中,鄂尔多斯和包头稳居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前两名。
黄河“几”字湾经济区正面临着发挥优势、蓄势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一是受惠于继续扩大内需政策。发挥资源丰富、能源富集、市场广阔的优势,在新的起点上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二是国际国内产业调整和跨区域重组不断深化。乘势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找准定位,错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能源需求旺盛。发挥比较优势,变能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四是国家对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环境更加优越。
受限于趋同的产业结构
黄河“几”字湾横跨中西部接壤地带,亚欧大陆桥穿境而过,是我国西北边陲极为重要的战略腹地。但区内各市资源禀赋相近,产业结构趋同,又分属于5个省区,缺乏统一的资源调配和协调机制直接导致四大不良后果:
——产业和项目结构单一,极大地增加了产业运行成本和风险,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资源的综合与循环利用举步维艰。
——难以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企业受到利益驱动,追求短期效益,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安全生产问题突出。
——极易导致市场剧烈波动,大大增加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隐患。
——作为能源富集区,没能形成强劲的国际话语权,弱化了包括我国在内的欧亚经济增长极的快速形成。建立国家层面的“乌金三角经济区”,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
从区域总体上看,这一区域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1)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低。与全国相比, 尤其是与东部沿海省(区) 相比, 该区域属经济欠发达边缘地区。这与该区域长期以资源开发为主、加工业不发达、尚未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有密切关系。据统计,黄河沿岸有2/3 的县是贫困县, 仅黄土高原地段就有126 个国家贫困县, 该区域经济发展任务繁重。
(2)生态环境脆弱。黄河“几”字湾经济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干燥, 降水量低, 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长期以来,由于气候变迁和人为因素的交互作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普遍降雨量仅在200-350毫米之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水资源极度缺乏,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3)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化工基地, 资源型产业特征明显。长期的大规模开发, 给当地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统一规划腹地经济增长带
构建黄河“几”字湾经济区,必须创新体制,健全机制,强大资源整合,促进整体竞争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引领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1)中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以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为引领,以发挥综合比较优势为主线,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将黄河几字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西部大开发新的增长极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腹地战略支撑点。
(2)加快向西北开放的战略基地。充分发挥黄河“几”字湾向西北开放第一桥头堡和廊道作用,深化中国—中亚经济合作,着力推进面向中亚、西亚、东北亚乃至欧洲国家的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加快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形成东联西出、北融南通的创新平台和向西向北开放的战略基地。
(3)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有序加强煤炭和石油天然气产业链以及新能源开发力度,建设成为集煤炭、电力、煤制天然气、天然气、成品油、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一体的、我国重要的综合性能源供应基地。
(4)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基地。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多民族文化融合共生为核心,通过加快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黄河“几”字湾区域经济大发展,将其建设成为中亚、东北亚地区和平发展的“稳定器”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通过统一规划黄河“几”字湾区区域,进一步强化区域内经济中心间的有机衔接与发展,形成产业发展轴线,吸引产业向轴线集聚,从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点轴贯通,进而形成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生态化点轴系统,促进国家“腹地新区”的繁荣发展。
统筹规划腹地新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繁荣与富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和谐与稳定,极大提高社会凝聚力和精神感召力;推动毗邻地区间的产业协调及有序发展,强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高黄河水资源效能、优化黄土高原及中下游生态;促进“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构想的深入实施。黄河“几”字湾经济区的战略地位,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和国家能源战略的强力推进将凸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