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8日 星期一

    找寻大师

    林鸣岗(法国·巴黎)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18日   12 版)

        他能洞悉万物生灵,感叹宇宙精妙。他身在东方,足迹天下,放眼寰宇。不会在洋人面前夸口“孔子、庄子、杜甫、李白”,也不会在国人面前显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尼采、康德”。他不会画地为牢,自封山寨王,什么楚河、汉界,什么东方、西方,自筑一道藩篱。他睥睨“皇帝的新衣”、“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假勾当,嘲笑“指鹿为马”、“点石成金”的荒诞游戏,喟叹“新观念”、“新新观念”的“集体无意识”。他不会天天曝光,更不喜欢在电视、电台、杂志、画报、展览会、博览会、交流会、论坛会、拍卖会……甚至太空船亮相(有一批中国画家书法家把作品送上了太空船)。他会看到鲜花背后的枯影,美女身旁的病恹,喜欢静观,却入木三分,洞悉秋毫。他不会尖牙利嘴、花腔巧舌,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思敏捷、心高气傲。他喜欢倘佯在各国、各民族伟大的艺术文化海洋里,汲取养料,吸纳精华,化为自己的笔下波涛和瑰丽色彩。

        他常常会嘲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他非常喜欢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的睿智名言。他不会为餐厅墙上的几幅《虾》、《鱼》得意,也不会为庭院中的几幅《梅》、《兰》、《菊》、《松》陶醉。“高山流水”、“亭台楼阁”的隐匿和逍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和自在,几乎都与他无缘。他讨厌涂鸦,厌恶千人一面的重复和印刷机式的程式化。更与说假话、写假话、画假画为敌。他不懂时尚,更不喜欢追逐潮流,却心中自有万千丘壑,八千里江山。笑纳东方来的朝霞,西方来的太阳,他欣赏浓郁“民族特色”的果实,也钟情于“全球化”的大餐。人人入世,大家浮躁,八方瓦鸣,四面楚歌……均不入他的耳,图清净;不入他的眼,图眼明。

        他坚信:卓越的技艺来自艰苦的磨练,深邃的思想来自人生的醒悟。他嘲笑“一挥而就”的艺术品和现成品,却信服“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境界。他不信自己是“上帝”,却相信自己是“苦行僧”。他喜欢姗姗独行,因为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可乐和牛奶,没有喧闹和纷繁,反而能一步一个脚印,路面越来越宽广,高度越来越巅峰。他不自诩为“天才”、“神童”和“家学渊源”,却信守“天生我才必有用”,“苍天不负有心人”。他不标榜自己是“东方的”,也不奢夸自己是“西方的”,他喜欢列维坦《无名高地》的忧伤、列宾《意外归来》的思考,追逐《拉奥孔》的秘密和罗丹《吻》的温情。他会惊叹但丁《神曲》的幻化,痛苦于老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妮娜》的遭遇。他会迷恋莫奈《睡莲》的光色,又佩服阿拉玛·塔他玛尽收古埃及古罗马的辉煌与灿烂的才干。就是对博克林的那张名画《死岛》,也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忧郁。还有当代丹麦画家奥德那一堆《彷徨的人》……

        他想起老祖宗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遗憾它们离我们太远了。而且那不过是老祖宗的骄傲,不能老是被后世子孙夸耀,他突然感到了百年来的忧伤……

        终于,他还是坚信:凡真正伟大的艺术品,一定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属于辽阔的地球,属于纯净的蓝天,最后,终将融入到所有人的心坎里。

        他是谁?他在哪里?

        我在找寻,我在等待,我在期盼,我在希望!

        (作者为旅法著名画家、散文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