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把这个‘家’建好。”——兰州军区拱星墩干休所所长孔维胜在成功进行肝脏移植手术后,作了这样一个庄严的承诺。
5年过去了。孔维胜和党委“一班人”一起,把一个安置近300名老干部的干休所带进先进行列,成为全军老干部工作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失踪”后的掌声
“孔所长失踪了!”这距他做完肝脏移植术不到10个月。老干部们纷纷猜测:“肯定是去看病了。”“上面派来个‘病秧子’当所长,能把干休所带好吗?”
没几天,孔维胜回来了,还是那样皮包骨头,还是那样面黄肌瘦。然而,他带回来所有老干部期盼十年之久的土地证。老干部们奔走相告。没有人知道,孔维胜为了这件事,强忍器官排斥的疼痛,在身插引流管的情况下,四处奔走,办妥了土地证。老干部大会上,孔维胜恳切地说:“我到干休所来是为老首长、老阿姨服务的,不是来养病的!”台下掌声一片。
孔维胜上任之初,干休所设施陈旧,器材简陋,严重影响老干部的生活质量。孔维胜拖着病体,从各级协调来建设经费,早起晚睡,申请立项、论证方案、修改图纸、监督施工。为了节约经费,他带头动手清运垃圾,平整路面,整修花园,完全忘记自己是个病人。3年后,占地2000多平米的“三个中心”(医疗保健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和2000多平米的全军第一个老干部活动“鸟巢”落成。兰州军区原卫生部部长李长禄为此感慨道:“孔维胜把事业看得比命重要。”
“我就是他们的儿女”
孔维胜对老干部们充满真情,他常说:“我就是他们的儿女。”
孔维胜天天最操心的事,就是老干部们过得好不好。他坚持每天在所里转上几圈,这户看看,那家问问,把老干部的困难与要求一一记录在随身小本子上。能解决的立马解决,暂时做不到的,想办法尽快解决。
5号楼有一名患脑中风的老干部遗孀,靠轮椅出行上下台阶不方便。孔维胜发现后,当天就组织人员把老人家周围的“坎儿”全部抹成“坡”;几天后,干休所里花园、食堂、超市,活动中心门口的台阶,全都成了“无障碍”。
老干部家属张如菊说:“现如今不光他拿我们老人当父母敬,在他感召下,干休所尊老敬老的氛围特别浓,我们上车下车有人扶,逛街游玩有人陪,一声声‘老首长’、‘老阿姨’,叫得人心里热热的。”
为丰富老干部生活,干休所专门出台服务老干部的“五个一”,即每年组织老干部搞一次踏青和秋游,每季度组织老干部进行一次足疗保健,每逢重大节日组织老干部集体会餐,每年开展一场广场晚会,每年重阳节给80岁以上的老人集体过一次生日。今年,这里还专门举办老干部趣味运动会。老干部们说起自己在干休所的快乐生活,都满足得不得了。
“付出再多都值得”
孔维胜说:“只要老干部活得好,付出再多都值得。”
这些年,孔维胜对亲人和家庭亏欠太多。他身体不好,家里的大事小事全由妻子一人操持。女儿参加高考前,孔维胜一天都没有陪过,都是妻子忙前跑后,他自己整天“泡”在干休所。前年“八一”,孔维胜的岳父在医院作结肠癌切除手术,父母亲也因病双双住进医院,当时他正组织老干部庆“八一”活动,实在脱不开身,直到晚上10点赶到医院时,岳父已经告别人世,这成了孔维胜无法弥补的遗憾。
由于孔维胜手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进行了支架扩张。医院多次打电话催他去换支架,他因忙于干休所工作,一拖再拖一直没去。直到有一天,老干部刘东生走进孔维胜的办公室发了火:“你还要不要命了?告诉你,你的健康不光是你一个人的。你要是倒下了,谁来管我们啊!”刘东生硬是和所里的其他人一道,强行把孔维胜送进医院。
在别人眼里,孔维胜是个不富裕的人,这几年住院治疗、平时用药,欠了不少外债;每月一还账,工资剩不下多少。但不管谁家有困难,孔维胜都慷慨解囊。驾驶员火克斌妻子没工作,又产下3胞胎,他当天就支援600元;电工周师傅住院,他也捐上500元。去年9月,孔维胜被表彰为全军先进老干部工作者,组织上奖励给他1万元,干休所政委孙峰对他说:“这1万元说什么都不能捐出去了,必须自己留着。”孔维胜嘴上答应,实际用这钱补贴了老干部伙食,还说这钱既然是我的,就得我作主,谁都不能管。
孔维胜的模范行为深深打动了离休干部毛文均。他在老干部中倡议为孔维胜记功。毛文均说:“如果我们是孔维胜这样的状况,谁有这样的境界?”这个倡议得到老干部一致赞同。
本报特约记者 魏 春 本报通讯员 李志刚 李军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