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腿子”院长王庆煌,在有些需要场合,也是西装革履,加上他近视眼戴眼镜,难掩一份书卷气;但经常工作甚至生活在田间地头,日晒雨淋,蚊叮虫咬,岁月到底将他雕刻成了粗糙的皮肤、黝黑的脸。说王庆煌是“泥腿子”院长,其实与外表打扮无关,而是观测他心灵的地平线,分明感受到一股充塞大地、扑面而来的精神:27年来,作为知识分子的王庆煌,不离不弃扎根农村,一心一意用创新成果服务“三农”,默默无私奉献,当地人称这种精神为“泥腿子”精神。
知识分子除了多掌握一些知识外,更要多一份担当:那就是凭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去肩负起国家、民族和历史所赋予的自主创新使命。
一味清谈者,不算真正的知识分子;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那知识分子就会落入“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可悲境地。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必须是创新的实践者,必须身体力行通过科技自主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去拔掉“穷根”,种下“富苗”。王庆煌以他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专利成果转化率超过90%;以王庆煌为首的科研团队,仅香料饮料作物创造的经济效益,就高达两亿元。王庆煌攻克了香草兰的种植和加工科技难关,由此受益致富的农民,将盖起的新楼称为“香草兰楼”,农民质朴的谢意,印证的恰恰是“泥腿子”专家们的终极价值——知识得以运用,知识转化为大地的芬芳、田野的希望,为广大农民服务,为广大农民造福。
王庆煌陪家人甚少,以至于父母过世,他都没有送终。舍小家为大家,王庆煌们以“泥腿子”精神,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大爱,把论文写在热区大地上;热科院的王庆煌们以“泥腿子”精神,以锐意创新进取的精神特质,抒写着知识分子与时俱进、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时代答卷。
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在宏大而光荣的使命面前,服务“三农”,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需要“泥腿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