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6日 星期六

    中国经济:决战通胀预期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16日   07 版)
    4月15日,市民在宁夏银川的一家超市内选购食用油。当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摄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0%;其中,三月份CPI同比涨幅更是达到了5.4%,创32个月新高。在输入性通胀加大、食品和住房持续上涨、要素成本增加之时,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工作。

        去年以来,我国通胀预期压力一直在加大,特别是四季度后物价上涨较快,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幸好,去年我国及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把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3%,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保持了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那么,今年一季度,调控物价的效果如何?通胀预期压力是否缓解?

        因此,人们格外关注今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发布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格外关注CPI的上涨走势。

        涨5.4%:凸显物价上涨压力

        涨与不涨,是市场供需关系的结果,也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一边是食用油、方便面、天然气、汽油等等“涨”声一片;另一边是,国家发改委频频“约谈”,控制涨价;还有一边是,24家商会、行业组织纷纷倡议价格自律、不跟风搭车涨价。那么,一季度,CPI到底上涨了多少?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5%。其中,分类别看,食品上涨最多,达到11.0%。

        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的CPI同比上涨达5.4%,比市场预期的5.0%还要高,创32个月新高。怎样看待这一新高,又是哪些原因推高了这个记录?

        盛来运分析说,虽然CPI上涨5.4%,但这应该说是在很多人的预期之中,因为3月份CPI的翘尾影响比较大,当月的影响是3.2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0%。

        “这一轮物价上涨原因比较复杂,有许多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盛来运说,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是影响国内物价上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从我国进口商品的结构来看,原油、铁矿石、粮食等有关大宗商品所占的比重较大,而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恰恰在国际市场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之下,涨幅也是最高的。原油价格现在已经突破110美元/桶,粮食,以及很多金属矿的价格一季度都涨了10%以上……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我国能源、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加大。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还补充说,流动性过剩、热钱炒作也导致物价上涨。去年上半年,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原因在于绿豆和大蒜的上涨缘于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的企业;棉花每吨涨到了3.3万元,也是热钱炒作的结果——郑州交易所去年11月8日棉花期货一天成交300多亿,大大超过了正常的范围,换手率很高。此外,要素成本涨幅加大,今年劳动工资持续上涨,加上利率上调,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不可低估。 

        尽管如此,放眼世界新兴经济体国家,一季度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能够控制在5%,是非常不容易的——盛来运肯定了中国“管理通胀预期”的成绩。在国际流动性十分充足的条件下,所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物价都处在一种通胀的状态:3月份巴西的CPI大概在6.3%;俄罗斯的CPI在9.5%;印度2月份是8.8%,3月份估计会在9%左右——这些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都低于中国,但是物价都比我们要高。

        业内专家预测,随着翘尾因素在下半年的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以及政府一系列调控措施逐步见效,我国今年的价格形势有望呈现“前高、中稳、后低”的局面。

        降0.2%:“组合拳”初见成效

        “CPI的环比数据3月份比2月份下降了0.2%,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中央关于物价调控的一些措施效果初显。”盛来运进一步分析了控物价“组合拳”的效果。

        通胀问题,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早在2009年第四季度,就提出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为此,中央出台一系列物价管理措施——源头上:控制流动性、发展生产;中间环节: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终端环节:给低收入者提供补贴——各种措施“多管齐下”来调控物价。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表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当前防止物价过快上涨,最重要的是继续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应对通货膨胀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继续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确保市场供应。去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吃菜123公斤,吃粮食88公斤,生活水平提高了,吃菜比吃粮食多,因此稳定菜价对稳定物价的意义很重要。为此,国家发改委特别召开的稳定“菜篮子”价格现场会,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要大力发展蔬菜生产,稳定蔬菜价格。

        二是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给物价上涨提供货币条件。今年以来,我国已经3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目前广义货币增速趋近调控目标。要继续把好流动性总闸门,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综合运用好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

        三是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要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降低流通环节成本,促进产供销良性循环,避免对生产和供应形成抑制。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努力稳定市场预期。

        “只要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出台的物价管理政策措施,物价维持稳定是有可能的。”盛来运坚定地说。

        涨14.3%:增收入、保民生要持续

        今年一季度的一大亮点是: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在继续加快,一季度人均现金收入名义增长20.6%,扣除物价因素以后实际增长14.3%——这是多年少有的比较高的增长速度。盛来运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是人们所期盼的,也是“三农”政策多年实施和加强的结果。

        2003年以后,中央连续出台了七个一号文件加强“三农”工作,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其中,还有三个直接的因素:首先,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收入在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其次,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在加快,今年一季度农民工外出人数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30万人;第三,农民工工资的继续上涨,一季度农民工的工资增加了百分之十几,月收入水平突破1800元/月——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都出现了较快增长,这是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增幅超过城镇居民的原因。

        但应该看到,工资的增加又有另一个矛盾——有人担心,工资上涨带动企业成本的增加,进而带动物价上涨。盛来运说,确实农民工工资,包括企业工资的增加,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对物价的上涨产生一定的压力。但是关于收入和通胀之间的关系,也要看到它的积极效应:一方面,随着成本的增加,可以倒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结构升级,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农民工工资的增加,也可以引起输入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改善农民工的工作条件以及社会保障程度;最后,农民工工资的增加,与农民工个体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讲,人力资本越高,得到的报酬也越高,这样也可以提醒农民工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

        最后,周望军表示,物价上涨是个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不仅需要百姓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多劳动多挣钱,而且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政府要在物价方面体现责任担当,要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的补贴,包括城乡低收入群体、在校家庭贫困学生等,通过财政的渠道进行适当的补贴,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因为物价上涨而降低。(本报记者 张玉玲 本报北京4月15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