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5日 星期五

    “1+1”,托起心灵的光明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5日 06版)

        春日的阳光下,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做游戏。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戏,而是心理老师为经受了地震灾害创伤的孩子们设计的心理辅导游戏。

        参加心理辅导的老师介绍,玉树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了,可孩子们心里的创伤却不能完全消退。他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拾快乐。

        玉树地震发生一年来,青海省对于地震后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一直在进行。主要承担这项工作的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不仅在地震后迅速编印了藏汉双语《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对受灾群众进行了心理健康评估,还对灾区具有高危因素的1700名牧民群众进行了心理疏导及保健培训,对玉树州结古镇441名各级干部以及315名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开展灾后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心理健康评估、团体减压活动。

        3月22日,玉树震后“1+1心联行动”心理援助首批项目正式在西宁启动,22所中小学成为玉树震后“1+1心联行动”的首批落户学校。

        “1+1心联行动”是汶川地震后由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华慈善总会共同发起主办的公益教育项目,目标是创建有序、专业、透明、公益的长效心理援助机制。项目依托学校,通过对在校青少年、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专业、长期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辅导、疏导和矫正,让青少年学生有健全的心理结构和强大的心理能力。“1+1心联行动”是“1+1青少年灾后心理援助联合公益行动”的简称。前一个“1”是指到灾区一线的专业团队,中间的“+”是指媒体和各类信息枢纽,后面的“1”是指后方的补给支援。主办方希望通过这种直接有效、公开透明的公益慈善机制,让捐助者的爱心通过专业团队直接服务灾区。(本报记者 王 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