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5日 星期五

    王 瑛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5日 04版)

        据新华社成都4月14日电(记者杨迪、杨三军)在担任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的几年里,王瑛直接牵头查办各类疑难、典型案件50多起,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王瑛曾不止一次说过:“我知道我得罪了很多人,但我从没得罪过纪委书记这个称号!” 

        1961年,王瑛出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童年的艰苦生活让她对人民群众有着质朴的爱。1982年,王瑛从西南民族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巴中工作。在这片被红军鲜血浸染的革命热土上,她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坚定了自己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在纪委书记的岗位上,王瑛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她常说:“惩处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教育和挽救干部才是我们的天职。”她提出了纪委工作服务社会发展大局的“五个零”工作方法,改善了南江的投资软环境;她提出设立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制度的设想,使村级信访案件占全县案件的比例大幅下降。 

        王瑛还始终把人民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她曾为住房与耕地被河隔在两岸、每天只能赤脚过河到对岸种田的洋滩村村民,建了一座铁索桥;她曾用自己荣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得到的2万元奖金,资助贫困的农村孩子读书;她还为南江的“背二哥”们建起了宾馆和餐厅,让这些贫困的苦力人不再风餐露宿。 

        王瑛常常对同样也是干部的丈夫说:“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公共权力,是人民群众让我们保管的。如果用权力谋私利,就是对人民的背叛!”她担任南江县级领导多年,一直清正廉洁、不徇私情,先后多次拒收礼金,甚至拒绝了亲弟弟要她特殊关照的要求。 

        2006年7月,王瑛晕倒在抗旱救灾第一线,同事们将她送到医院后发现,她已是肺癌晚期,医生诊断她最多只能再活半年。但王瑛坦然面对病痛与不幸,她拒绝了上级组织为她调换工作的好意,而是以加倍的赤诚和热情扑在工作上。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正在重庆接受化疗的王瑛中断治疗,一路颠簸500多公里赶回南江,立刻带领县纪委的干部奔赴救灾一线,确保国家的救灾款物发放到位。 

        2008年11月,王瑛因过度劳累,病情恶化,在前往医院治疗的途中不幸去世。许多认识她的干部、群众听说后,自发从各地赶来为她送行,悼念人群在巴中市殡仪馆外排成长龙。 

        王瑛同志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感动神州大地。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王瑛为“优秀共产党员”,全党全社会纷纷开展向王瑛同志学习活动。王瑛“铁骨柔情”的形象深入人心,已成为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

        链 接

        ■电视剧《远山的红叶》

        这部20集的电视剧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瑛为原型,艺术地再现了她在纪委书记工作岗位上坚持原则、反腐惩贪,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关爱群众、扶弱助贫,帮助和挽救犯错误同志的感人故事。本剧由著名导演雷献禾执导,颜丙燕、耿乐、曹力等演员主演。

        (本报记者 王逸吟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